周口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周口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幅较大。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出口总额6109万美元,增长35.3%;进口总额11494万美元,增长38.9%。

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个;合同外资金额2964万美元,增长218.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1187美元,增长85.5%。

七、交通、旅游

交通运输业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335万吨,货物周转量28.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58%。其中,铁路货运量500万吨,货物周转量50066.2万吨公里,增长59.1%;公路货运量2800万吨,货物周转量21.9亿吨公里,增长8.4%;水运货运量35万吨,货物周转量1.7亿吨公里,增长63.4%。旅客周转量24.64亿人公里,增长2.6%。其中,铁路0.52亿人公里,下降17.0%;公路24.12亿人公里,增长3.2%。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763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6万美元,增长11%;接待国内旅游者482万人次,增长1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6亿元,增长11.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进一步增长,可支付能力增强。2002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26.1%,财政支出32.23亿元,增长3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1.54亿元,增长35.7%。农村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民负担大大减轻。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8.08亿元,增长32.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7.8亿元,增长15.45%。各项贷款余额325.25亿元,增长9.54%。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42.45亿元,增长14.73%;工业贷款余额26.82亿元,增长32.75%。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农业贷款余额62.32亿元,增长17.25%。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285.61亿元,增长9.2%,中长期贷款余额28.81亿元,增长27.98%。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保费收入4.19亿元,比上年增长8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76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3.43亿元。全年赔付额6185.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099万元,人寿险赔付金额2086.2万元。全年人寿险满期返还与给付额为4702.9万元,增长1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2002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309所,在校学生261.72万人。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3533人;在校学生7376人,毕业生426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招生1328人,在校学生2479人,毕业997人。普通高中66所,招生4.7万人,在校生12.47万人;全市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87%,在校生64.8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小学在校学生137.86万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29.05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5.77万人。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2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0人。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58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740.7万元。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6项。申请专利257件,授权专利132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6份,成交金额2262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7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9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36%,电视人口覆盖率96.63%,有线电视用户14.11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85个,医院床位12695张,卫生技术人员20138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生8256人,注册护士4125人,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1452人,妇幼卫生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1010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81个,中心卫生院44个,床位1693张,卫生技术人员2247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8543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员获得省级以上金牌25枚,银牌26枚,铜牌21枚。全民健身运动取得好成绩,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9.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2年全市总人口1054万人,出生人口11.69万人,死亡人口5.73万人,出生率11.39‰,死亡率5.47‰,自然增长率5.92‰。其中,城镇人口111万人,占10.53%;乡村人口943万人,占89.4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8.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7.2%,农村为48.16%,分别比上年下降4.8个和3.63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9.7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2平方米。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8.2万人,17.3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0.6万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345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51张,收养34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4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00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