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50.04亿元,继郑州以后,与洛阳同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大市,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76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527.9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246.29亿元,增长13.7%。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6%、59.1%、26.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795元。“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9.6∶45.7∶24.7变化为2005年的26.3∶50.3∶23.4。 2000-2005年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涨幅较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7.8%。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别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城市102.1农村102.4#食品103.6烟酒及用品100.6衣着98.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0.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96.6交通和通信10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5.1居住106.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7.8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627.01万人,同比增加1.5%。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0.76万人,增加3.5%。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58.12万人,减少5.2%;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25.02万人、143.87万人,分别增加17.1%和7.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820元,比上年增长16.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为1.17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0.86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难度较大;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规模和品牌优势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消费率偏低;就业再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29.9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5%,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44.3千公顷,增长50.1%;油料种植面积301.52千公顷,增长8.1%;棉花种植面积142.93千公顷,下降10.8%;蔬菜种植面积303.93千公顷,增长3.9%。 全年粮食总产量465.88万吨,较上年增产2.8%。油料总产量90.46万吨,增长11.7%。棉花总产量11.85万吨,减产28.6%。烟叶总产量5.49万吨,增长8.5%。蔬菜总产量1000万吨,增长7.5%。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2: 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2005年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465.882.8夏粮万吨285.504.5#优质强筋小麦万吨170.7044.9秋粮万吨180.380.2油料万吨90.4611.7#花生万吨68.8213.6油菜籽万吨12.0710.6芝麻万吨8.50-0.8棉花万吨11.85-28.6烟叶万吨5.498.5蔬菜万吨10007.5水果万吨3814.2肉类总产量万吨91.936.5#猪牛羊肉万吨83.056.3禽蛋产量万吨47.707.5水产品产量万吨7.3514.0 全年肉类总产量91.93万吨,比上年增长6.5%。禽蛋产量47.70万吨,增长7.5%。水产品产量7.35万吨,增长14.0%。年末大牲畜存栏348.68万头,其中牛340.36万头,分别增长7.1%和7.4%;猪存栏630.68万头,羊存栏689.51万只,家禽存栏9342.23万只,分别增长5.3%、6.6%和7.6%。 围绕生态大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市人工造林面积37.83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3.56万亩,经济林6.66万亩,防护林7.89万亩。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42.55千公顷,全年新增0.48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86.03千公顷,新增10千公顷。旱涝保收农田面积311.25千公顷,新增7.2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08.07万千瓦,增长14.9%;农用拖拉机44.73万台,增长22.5%;农用运输车6.89万辆,增长5.2%;农村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25.12亿元,增长23.6%;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下工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43.06亿元,增长11.8%。 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99.86亿元,增长7.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27.8%;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82.87亿元,增长3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8.58亿元。轻工业增加值90.53亿元,增长31%;重工业增加值134.59亿元,增长19.1%;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98.76亿元,增长46.3%。 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70.08亿元,同比增长1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6.47亿元,增长6.9%。 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37.23亿元,比上年增长39.2%;产品销售率99.2%,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7.29亿元,增长71.7%,其中利润47.04亿元,增长100.5%。亏损企业亏损面4.3%,下降0.3个百分点;亏损额1.78亿元,下降41.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5,提高41.8个百分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3: 2005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2005年比上年增长(±%)纱万吨28.1223.8布万米2307521.3丝吨519.213.9饮料酒万升173867.3发酵酒精万升1912650.4卷烟亿支151-9.3原油万吨187.150.6发电量亿千瓦时57.752.4钢材万吨5.2965.8水泥万吨91233.7砖万块1252807.1硫酸吨6707-64.7碳酸钠(纯碱)万吨55.7822.0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0.2538.2交流电动机万千瓦332.324.3化肥万吨(折纯)20.2818.7塑料制品万吨6.46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