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阳市统计局 (2009年3月24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难题,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魅力信阳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达到8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2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58.44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286.07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6.3%、39.9%、33.8%,分别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015元(折合1874美元),比上年增长11.7%。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9:40.3:33.8调整为25.6:41.4:33.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三、一”型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优化提升。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2.8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全部国税收入14.66亿元,增长10.6%;全部地税收入12.68亿元,增长2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6.3%和14.3%。 市场物价总体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涨幅较元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6.5%。居民消费价格呈“六升一降一平”格局。食品类上涨14.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交通通信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6.8%,衣着类下降3.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与上年持平。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6.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 2008年各类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05.7 104.8 106.5 食品 114.1 114.0 114.6 粮食 106.4 107.3 105.5 肉禽及其制品 122.5 122.5 122.4 蛋类 106.9 108.7 105.5 水产品 116.8 118.2 116.2 菜 107.7 108.0 107.7 在外用膳食品 110.3 111.3 109.7 烟酒及用品 103.6 105.5 102.6 衣着 96.6 93.7 99.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2.1 102.5 101.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0 98.3 101.4 交通和通信 101.1 99.4 102.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0 100.7 101.3 居住 106.8 104.1 108.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6.1 105.8 106.2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 110.7 - 110.7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7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0.6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39.96万人,第二产业91.74万人,第三产业143.2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5万人,其中“4050”人员1.0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8409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年外出务工人员209.86万人,其中外出信阳半年以上务工人员193.33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6.6万人。 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县域(不含市辖区)完成生产总值6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全市8个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都超亿元。其中固始县超过3亿元,潢川县超过2亿元。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4%,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再就业困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压力增大;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农 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80.6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实现总产值217.98亿元,增长4.7%;林业实现总产值19.93亿元,增长10.0%;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15.01亿元,增长7.5%;渔业实现总产值16.63亿元,增长12.5%。 粮油生产实现增产丰收。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05.26千公顷,增长1.2%。其中,小麦293.77千公顷,增长1.0%;水稻433.01千公顷,增长1.4%;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38.15千公顷,增长11.7%。粮油生产再创佳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2.24亿斤,比上年增长2.5%。其中,夏粮27.64亿斤,秋粮84.60亿斤,分别增长4.3%和1.9%。连续五年实现丰收,连续三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油料总产量65.13万吨,增长14.9%。 畜牧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17.54万吨,增长7.2%;牛奶总产量达4955吨,增长8.0%;禽蛋类总产量22.25万吨,增长8.3%。 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养殖水面利用面积100万亩,其中,生态甲鱼养殖面积9500亩;青虾养殖面积1.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1.5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6万亩。水产品产量20.76万吨,增长19.8%,名特优水产品覆盖率达到62%。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5612122 2.5 夏粮 吨 1382200 4.3 秋粮 吨 4229922 1.9 油料 吨 651349 14.9 花生 吨 185771 5.6 油菜籽 吨 447898 19.6 棉花 吨 9936 -34.5 麻类 吨 33204 -16.5 黄红麻 吨 33204 -16.5 烤烟 吨 2316 -16.2 茶叶 吨 30112 23.2 蔬菜 吨 2855742 -10.4 水果 吨 99878 12.3 板栗 吨 144130 11.5 肉类 吨 517536 7.2 禽蛋 吨 222479 8.3 牛奶 吨 4955 8.0 水产品 吨 207621 19.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80.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全市大型拖拉机1.18万台,小型拖拉机16.38万台,分别增长11.0%和4.5%;农用运输车6.61万辆,增长11.8%。全年农村用电量9.54亿千瓦小时,增长18.0%。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6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0.7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97万亩;新增除涝面积6.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9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