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达到3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增幅创近十多年来新高。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238.54亿元,增长19.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5.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66.12亿元,增长41.1%,拉动零售总额增长7.5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8.50亿元,增长4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1.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0.99亿元,增长25.1%,增幅同比加快8.1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21.44亿元,增长22.1%,增幅同比加快5.6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汽车零售额增长52.2%,石油及制品增长31.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0.9%,化妆品类增长21.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9.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49.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7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6%。其中,出口总额5571万美元,增长6.5%。全年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达2727万美元,增长34.3%。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841万美元,增长30.2%。 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良好。全年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3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4%;完成营业额1946万美元,增长33.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初步核算,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40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4公里;拥有各类民用汽车65.03万辆,比上年增长4.1%。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6509万吨、货物周转量87.3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0.8%和37.4%。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5930万吨、货物周转量47.5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0.7%和30.0%;水路货物运输量579万吨、货物周转量39.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1.4%和47.4%。全年完成客运量1044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8.3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5.2%和29.7%。其中,公路客运量1038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7.88亿人公里,分别增长25.4%和30.0%;水路客运量5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690万人公里,增速分别与上年持平和下降1.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9.3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6.5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88亿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94.86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8.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6.7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97万户,比上年增长56.3%。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境外人数5015人次,比上年增长67.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1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43.3万人次,增长2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4亿元,增长37.6%。全市共有国际和国内旅行社32家。星级宾馆(三星级以上)15家。年未共有A级旅游景区14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处。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728.17亿元,比年初增长19.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1.36亿元,增长7.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1.31亿元,增长2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3.63亿元,比年初增长1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5.61亿元,比年初增长13.2%;中长期贷款余额100.84亿元,增长24.2%。年末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18.51亿元,比年初下降4.6%。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22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2.54亿元,增长27.6%。年未金融机构存贷比55.8%,新增存贷比40.8%。 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成倍增长。全年金融机构实现帐面利润5.1亿元,比上年增加2.9亿元。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7.9%(不含农村信用社)。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家,上市股票1只,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11.32亿元。 保险事业高速发展。全市保费收入33.32亿元,比上年增长8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7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9.15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5.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59亿元,寿险赔付2.7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104人,在学研究生258人,毕业研究生55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14511人,在校学生43375人,毕业学生8900人;成人高校1所,招生2442人,在校学生6097人,毕业学生1716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8所,招生4.20万人,在校学生12.23万人,毕业学生2.70万人;普通高中83所,招生5.81万人,在校学生18.47万人,毕业学生7.87万人;全市普通初中312所,招生15.25万人,在校学生42.91万人,毕业学生14.35万人;普通小学2482所,招生15.36万人,在校学生86.34万人,毕业学生15.19万人,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7%。全年扫除文盲1.2万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落实资金6亿元。资助困难学生8万人次。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年末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2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55人;省工程研究中心2家,市工程研究中心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3个。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6561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87万元。全年安排科技计划项目129个,有56个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推广科技优秀成果项目30项。申请专利219件,授权专利144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7份,成交金额1.09亿元。 综合技术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种,河南名牌产品31种。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达到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88万台件,有9家企业完成产品认证。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1项。全市已建立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1个。全市共有地质环境监测站1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1个,各类博物馆16个,综合档案馆1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5.2%,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8.9%,有线电视用户22.99万户。大型历史剧《桃花夫人》获省文化剧目奖、文化音乐创作奖、文化舞美设计奖;《东方神韵》和《版纳风情》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中老年艺术大赛中获“牡丹金奖”;传统打击乐节目《锣鼓十八番》代表全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喜获“银穗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信阳民歌”和“罗山皮戏影”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