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的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改革开放、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为重点,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达到近几年来的较高水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一、综合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成为近8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3.0%;第二产业增加值430.71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09.75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0:48.7:24.3变化为28.2:48.3:23.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36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已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10美元。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3%,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升5.7%,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8.4%,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9.1%。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就业人员618万人,同比增加1.7%。其中城镇就业人员65万人,减少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为1.1万人,同比下降了42%。全年安排4.4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同比增加5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层次低,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够协调,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矛盾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农业产值253.35亿元,增长17.3%。全年粮食总产量453.24万吨,较上年增产16.8%,为历史第二个高产年;其中,夏粮总产量273.17万吨,增长12.5%;秋粮总产量180.07万吨,增长24.0%。油料总产量81.01万吨,增长20.2%。棉花总产量16.61万吨,增长32.3%。烟叶总产量5.06万吨,增长6.5%;蔬菜总产量930.33万吨,增长14.1%。 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全年肉类总产量90.28万吨,比上年增长7.0%。禽蛋产量44.39万吨,增长7.0%;奶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奶类产量13.28万吨,增长13.4%。水产品产量6.45万吨,增长7.4%;年末大牲畜存栏325.66万头,其中牛316.96万头,分别增长5.0%和5.5%;猪存栏665.48万头,羊存栏647.12万只,家禽存栏8682.37万只,分别增长9.0%、5.3%和9.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2千公顷,使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42.0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7.58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29.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3%;农用拖拉机35.79万台,比上年增长40.2%;农用运输车6.55万辆,比上年增长7.0%;农村用电量12.9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160.72亿元,增长24.0%。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81.26亿元,增长20.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13.2%;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52.75亿元,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2.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62.69亿元,增长18.9%;重工业增加值98.03亿元,增长27.6%。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新产品产值增长迅速。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57.64亿元,同比增长30.1%。新产品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1.0%,上升到今年的11.5%,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全市36个工业行业中有34个生产实现增长,其中石油开采、电力、非金属制品、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5个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83.62亿元,占到全部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0%。优势企业扩张步伐加快,劣势企业的优化改组改造力度加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起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04年油田、新纺、西保、淅铝、南防、普康等全市限额以上产值前30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6%,增速高于全市产值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1.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2%,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2.19亿元,增长44.3%。36个限额以上工业行业有31个实现盈利,其中石油开采、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医药等七个行业利润在亿元以上,河南油田、西保集团、龙成集团、安棚碱矿、普光公司、二胶厂、宛西制药等24家企业盈利超过1000万元。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68亿元,增长49.4%;实现税金0.59亿元,增长32.6%。施工单位工程个数2075个,其中投承包工程个数1540个。房屋施工面积683万平方米,增长14.1%;竣工面积306万平方米,增长2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增幅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93.05亿元,增长34.6%;农村投资37.93亿元,增长17.4%。 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城镇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4.65亿元,比上年增长56.3%。工业投资75.90亿元,增长51.2%。其中,石油工业投资18.28亿元,增长13.7%;电力、热水工业投资5.30亿元,下降23.4%;机械工业投资8.03亿元,增长261.0%;电子工业投资1.32亿元,增长19.8%;食品工业投资15.14亿元,增长187.2%;纺织工业投资8.78亿元,增长77.6%;冶金工业投资3.49亿元,增长46.2%;建材工业投资5.21亿元,增长34.2%。第三产业投资111.89亿元,增长24.4%。 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商品房投资8.20亿元,增长7.1%。房屋竣工面积62.26万平方米,增长2.4%;商品房销售面积63.09万平方米,增长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