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南阳市统计局

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天冠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航天水泥日产9000吨干法水泥项目、汉冶钢铁100万吨中厚板项目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安棚碱矿重质纯碱、金冠集团压敏电阻、林板浆纸一体化等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鸭电二期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许平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邓高速建设加快,南信、宛坪告诉顺利开工;双汇、格林柯尔、德力西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南阳。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43.4万吨,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102万千伏安,新增电缆线路长度12公里,新增程控交换机14.7万门,新建公路146.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63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0.68亿元,增长16.2%。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16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122.39亿元,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餐饮业30.48亿元,增长25.7%;其他行业15.17亿元,增长19.9%。

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汽车、通讯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4.7%,通信器材类增长30.5%,家电类增长4.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267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出口16382万美元,增长12.2%;进口10394万美元,增长36.8%。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出口高速增长。一般贸易出口12957万美元,下降5%;加工贸易出口3425万美元,增长257%。从出口方向看,出口的主要国家有:香港4171万美元,增长2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5%;日本1543万美元,下降8%;美国1422万美元,增长129%;孟加拉国952万美元,增长42%;土耳其923万美元,增长241%;德国846万美元,下降40%。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084万美元,增长5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4.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84万美元,增长1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1.9%。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签协议35个,比上年增长52.2%;合同利用外资金额7884万美元,下降0.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812亿美元,增长27.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7.14亿吨公里。其中,公路35.01亿吨公里,增长1.6%;水运2.12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7.2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4%。其中,公路37.08亿人公里,增长14.4%。

各类民用车辆增长迅速。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7.2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万辆。在民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拥有2.6万辆,其中私人轿车0.9万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50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5.41万门,比上年增长6.2%;固定电话用户16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88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13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5.53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7.7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36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7.2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56万人次,旅游收入20.1亿元。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48家,星级宾馆28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增值税完成3.66亿元,增长11.1%;营业税完成5.14亿元,增长22.7%;企业所得税完成0.84亿元,下降9.6%;个人所得税完成1.09亿元,增长15.0%;城市维护税完成1.52亿元,增长6.2%;农业税完成3.35亿元,增长7.0%。全年完成财政支出6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7.12亿元,增长15.7%。其中林业支出增长287.8%,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增长42.9%,教育支出增长15.4%,政策性补贴支出增长77.7%。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24.86亿元,贷款余额为419.8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7.48亿元和41.04亿元。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90.1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396.8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62亿元和55.24亿元。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321.34亿元,中长期贷款84.3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0.33亿元和6.9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292.12亿元,现金支出2293.44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32亿元。

保险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保费收入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55亿元,比上年增长57.4%。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2004年,5所普通高校共招生1.25万人;在校生3.06万人,毕业生0.73万人;成人高校3所,当年招生0.49万人,在校生0.83万人;普通高中88所,当年招生5.49万人,在校生15.91万人;初中学校523所,当年招生17.51万人,在校生54.32万人。中等专业学校89所,当年招生3.78万人,在校生10.11万人。普通小学4020所,当年招生14.72万人,在校生87.54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培训学员63.72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57万人。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3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4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96%,有线电视用户30.30万户。

公共卫生建设与疾病控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0个。卫生机构床位1742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6270张;卫生技术人员24712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8726人,注册护士611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卫生技术人员1310人;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980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3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3人;乡镇共有卫生院215个,增加5个,床位数4693张,卫生技术人员735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在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全国冠军2个、省际冠军42个。

十、环境与自然保护

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1507人,增加30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2个,环境监测人员512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0个。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建成了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达76.2平方公里;建成了环境噪声达标区6个,面积达63.9平方公里。城市污染治理能力增强,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34.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