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淅川铝业集团5万吨电解铝等2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41.8亿元、利税8亿元;金冠公司高能压敏电阻等7个投资超5千万元的重点项目通过验收;航天水泥厂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等18个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白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开始启动。宁西铁路南阳段顺利通车。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34.73万吨,棉纺锭18500锭,输电线路长度11.5万公里,长途电缆线路长度165公里,排灌装机5万千瓦,改建公路143.5公里,新建公路52.32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度假、休闲、旅游消费不断升温,电子通讯商品、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和家用电器持续热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05亿元,增长1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7.03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3.17亿元,增长9.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2%;餐饮业零售额24.26亿元,增长30.1%;制造业零售额43.38亿元,增长8.3%;其他行业零售额12.65亿元,增长7.4%。以住房、通讯、旅游、信息产品等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利润总额4550万元,增长2.7倍。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上下在“大经贸”战略的推动下,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呈现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22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出口总额(不含委托出口)14604万美元,增长29.8%;进口总额7600万美元,增长29.2%。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3644万美元,增长34%,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90.6%提高到93.4%;加工贸易出口960万美元,下降8.5%。从出口方向看,亚洲依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区,出口额为9467万美元,增长26.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4.8%;对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出口增长迅速,分别为685.1万美元、651.45万美元、210.04万美元,增长143.9%、108.2%、52.5%。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13640万美元,增长30.6%,占全市出口总额93.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2639万美元,增长3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21万美元,增长15.0%。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以“两节一会”的成功举办为标志,通过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全市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印尼APP公司的落户,填补了南阳没有跨国公司投资的空白,也标志着全市招商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个;协议利用外资85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3746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92万美元,增长4.3%。 七、公路、邮电 公路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592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629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7.67亿吨公里,增长7.1%,其中公路34.47亿吨公里,增长1.6%。完成旅客周转量34.02亿人公里,下降6.2%,其中公路32.41亿人公里,下降10.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14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9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24亿元。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5.7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17.8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8.6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9.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58.21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增收增支。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增值税完成3.55亿元,增长5.6%;营业税完成3.29亿元,增长15.6%;企业所得税完成0.69亿元,增长1.3%;个人所得税完成0.52亿元,增长14.8%;城市维护税完成1.43亿元,增长17.1%;农业税完成5.47亿元,增长5.95倍。全年完成财政支出5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77.9%,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24.0%,政性补贴支出增长32.5%。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67.93亿元,贷款余额为385.3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1.99亿元和24.99亿元。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88.3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341.5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2.03亿元和41.36亿元。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293.63亿元,中长期贷款81.1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48亿元和17.8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20.46亿元,现金支出1716.8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3.63亿元。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0.01亿元,增长37.5%;财产保费收入1.93亿元,增长6.9%;健康险和意外险收入0.88亿元,增长154.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2亿元。其中,人寿险赔付金额0.19亿元,财产险赔付金额1.1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险赔付金额0.2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2003年,3所普通高校共招生7985人;在校生2.55万人,增长22.6%。普通中学623所,当年招生22.31万人,在校生70.7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3所,当年招生1.37万人,在校生3.90万人。全市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2.0%。小学在校生90.8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全年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96.86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26万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累累,科技推广应用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20个。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894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88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3285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94项。全年申请专利154件,专利授权150件。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247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3个,档案馆1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9.1%,电视人口覆盖率95.1%。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8个,比上年增加25个。卫生机构床位1709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6090张;卫生技术人员24657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8444人,护师、护士5905人,分别比去年增加1332人、502人、45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8个,卫生技术人员1588人;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905人。乡镇共有卫生院210个,增加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