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克服国际国内诸多困难,沉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挑战,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37.94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1.50亿元,增长13.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515元,比上年增加6314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2:66.0:25.8变化为8.4:66.9:24.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5%。其中:食品类比上年上涨14.4%。食品类中,肉禽及制品比上年上涨23.7%,粮食和鲜菜分别比上年上涨5.7%、10.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6万人,2.5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低于省定4.5%的控制目标。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增长6.3%,林业增长10.0%,牧业增长7.0%,渔业增长18.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5.7%。第一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6%,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9.0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蔬菜种植面积27.80千公顷,增长2.0%;棉花种植面积3.44千公顷,下降9.0%;油料种植面积17.57千公顷,下降1.0%。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49万吨,比上年增产8.3万吨,增长15.6%,总产量创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夏粮总产量30.77万吨,比上年增长28.8%;秋粮总产量30.72万吨,增长4.8%。水果、蔬菜、烟叶、油料总产量增长,棉花总产量下降。全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147.91万吨,比上年增长10.0%;蔬菜总产量达93.36万吨,增长3.0%;烟叶总产量35052吨,比上年增长9.2%;油料产量34313吨,增长14.3%;棉花产量2621吨,下降4.6%;水产品产量6556吨,比上年增长28.0%。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7.18万吨,禽蛋产量4.46万吨,牛奶产量2.86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7.8%、8.5%和15.5%。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4.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农用拖拉机3.56万台, 比上年增长1.7%,农用运输车5.75万辆, 比上年增长3.4%。全年农村用电量28084万千瓦小时, 比上年增长5.3%。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4千公顷,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2.44千公顷。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3千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53千公顷,年末旱涝保收田面积达46.6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1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增速比上年回落7.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9.6%,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增幅比上年低8.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1353.60亿元,增长15.9%,产销率达98.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销售产值96.84亿元,比上年增长8.8%;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78.74亿元,增长21.5%,实现销售产值311.52亿元,增长21.6%;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72.46亿元,增长18.8%,实现销售产值700.44亿元,增长12.9%;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48.35亿元,增长22.3%,实现销售产值150.38亿元,增长17.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29.75亿元,增长19.9%;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2.25亿元,增长17.5%。分行业看,全部35个行业中,31个行业保持增长。我市优势产业中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速度分别为27.7%、24.6%、22.7%、17.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则下降14.8%。全年实现增加值最多的10个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84259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09563万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09180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7551万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49819万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2855万元)、非金属矿采选业(106890万元)、专用设备制造业(89840万元)、饮料制造业(53827万元)和金属制品业(52609万元)。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0.1%上升到45.6%,提高5.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1876.51万吨,增长15.3%;氧化铝346.61万吨,增长48.2%;供电量109.84亿千瓦时,增长9.5%;煤气17.92亿立方米,增长60.5%;黄金增长8.3%;原铝20.77万吨,下降4.0%;发电量137.59亿千瓦时,下降21.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增速比上年回落24.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0.40亿元,增长11.3%,增速比上年回落54.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6.0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增速比上年回落61.7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达到21.63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4.21亿元,增长34.7%,增速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49.55亿元,增长77.5%,农户投资完成9.02亿元,增长13.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138.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1%;民间投资19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8%;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完成17.67亿元和2.9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3%和63.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3.05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1.99亿元,同比增长24.9%。全年工业投资完成242.80亿元,同比增长39.3%。工业投资中,煤炭工业投资17.96亿元,增长81.0%;电力工业投资15.05亿元,增长29.9%;冶金工业投资127.74亿元,增长84.9%;纺织工业投资5.94亿元,增长246.7%,机械、电子行业分别完成17.51亿元和1.37亿元,增长52.2%和447.6%。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强。2008年,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达到91687万元,比上年增长36.2%;用于电力的投资150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9.9%;用于电信的投资33540万元,比上年增长35.2%;用于教育的投资34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7.1%;用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132250万元,增长3.3%;用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投资16955万元,增长91.0%;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30106万元,增长18.5%;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117338万元,增长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