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阳市统计局 (2002年3月10日) 2001年是 “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中央、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出现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基本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了为“十五”计划开好局的基本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稳步协调发展态势。2001年,在国家、省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和南阳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影响下,全市经济增长呈现出稳步回升的新趋势,经济增长率持续七年的长周期回落格局得到遏制。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3.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99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265.9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6亿元,增长9.2%。经济结构调整作用显现,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6:45.7:24.7变化为28.9:46.4:24.7。 市场物价开始回升。居民消费价格在连续三年下降之后出现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但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1%,仍在低位运行。各类价格指数见表1: 表1: 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 别 2001年 居民消费价格 101.7 #城市 102.9 农村 100.9 #食品 101.8 粮食 98.5 肉禽及其制品 104.9 蛋类 102.9 水产品 104.2 鲜菜 102.4 烟酒及用品 99.8 衣着 97.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4.9 交通和通信 98.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5 居住 109.3 商品零售价格 99.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98.9 就业形势良好。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349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5.0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7.3%,比上年增加4508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通过推进再就业工作,1.12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社会投资还未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276.4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61万亩,脱毒红薯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小辣椒种植面积增长18.0%,油菜种植面积增长49.8%、为历年之最,花生、烟叶、中药材等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扩大。一批养殖基地和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建成。 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407.66万吨,比上年增长7.8%;油料产量59.62万吨,比上年增长11.8%,为历史最好水平;棉花产量14.44万吨,增长21.9%。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持续增产,名优、新特、精细品种不断增加,其中小辣椒产量已占到全国的1/3。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2: 表2: 2001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2000年 比上年增减 (±%) 粮食 万吨 407.66 7.8 其中:夏粮 万吨 227.41 12.4 秋粮 万吨 180.25 2.6 其中:小麦 万吨 225.67 27.3 稻谷 万吨 37.96 -5.9 玉米 万吨 78.08 18.3 豆类 万吨 14.29 -8.7 油料 万吨 59.62 11.8 其中:花生 万吨 45.77 3.0 油菜籽 万吨 6.52 108.3 芝麻 万吨 7.06 22.8 棉花 万吨 14.44 21.9 烟叶 万吨 6.51 42.8 蔬菜 万吨 735.19 8.4 水果 万吨 21.87 5.6 肉类 万吨 71.83 4.3 其中:猪牛羊肉 万吨 64.54 3.8 禽蛋 万吨 34.13 6.4 奶类 万吨 6.02 28.1 水产品 万吨 5.50 16.9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1.83万吨,比上年增长4.3%。年末大牲畜存栏290.12万头,猪存栏517.50万头,羊存栏502.47万只,家禽存栏6457.48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2.5%、6.9%、2.5%和5.3%。 造林绿化工作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7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0.7%;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96.9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8.0%。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62.9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5%;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20.50万台和5.79万辆,分别增长6.2%和4.7%;全年农村用电量9.91亿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55.73万吨,分别增长4.9%和5.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2.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8.5%;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1.15千公顷,增长35.3%;旱涝保收农田面积288.96千公顷,增长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3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10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6.29亿元,比上年增长7.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4.45亿元,增长12.6%;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0.73亿元,增长1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35亿元,增长7.0%。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40.31亿元,增长16.2%;重工业增加值66.56亿元,增长7.3%。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57.91亿元,增长6.9%。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优势企业扩张步伐加快。全市重新筛选确定15家重点骨干企业和30家产品有优势、发展前景好的“小巨人”企业,进行重点培养。金冠集团公司以债转股为契机,初步实现了集团由虚向实的过渡;南纺集团公司成功实现了对邓州一棉的收购重组;南防集团公司对汽车厂的收购和南阳卷烟厂对邓州卷烟厂的资产重组开始起步。劣势企业的优化改组改造力度加大。南阳建材试验厂、云钢总厂等一批困难企业通过异地搬迁、出售出租、合资合作、分块搞活等多种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市丝织厂等20余家企业实施了依法破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展顺利。9个列入国家、省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年新增产值14.9亿元。22家企业的27个项目初步列入第二批“双高一优”专项计划。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2.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