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增长速度是1993年以来最高的一年。在全部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34.36亿元,增长23.7%;更新改造投资20.79亿元,增长85.8%;其他投资19.68亿元,增长7.4%;房地产投资1.22亿元,下降20.6%。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市用于工业的投资达39.64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占全市总投资的52.1%。全年完成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4个,比上年增加3个?熏完成投资22.59亿元,增长134.7%。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9.6亿元,比上年增长84.9%。其中能源工业投资9.47亿元,增长5.4倍;原材料工业投资8.38亿元,增长52.6%;轻纺工业投资1.77亿元,增长36.4%。 基础设施投资加强?熏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03年,在全部投资中,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完成4.95亿元,比上年增长6.6%;用于工业的投资39.64亿元,增长49.6%;用于建筑业的投资0.35亿元,增长12.3%;用于交通运输业的投资11.84亿元,增长38.3%;用于邮电通信业的投资1.99亿元,增长13.8%;用于房地产公用服务咨询业的投资6.11亿元?熏增长23.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轿车轮毂工程、渑池黄河铝电集团电解铝扩建工程、市区至西站快速通道工程、市区至大坝公路改线工程、义马城市供水工程、义马煤气化气源厂填平补齐工程、河南泉鑫医化科技公司皂素工程、三门峡黄河库区治理工程、市区建设路改造工程、市区和平路改造工程等10项工程已全部完成;三门峡黄河槐扒提水西段村水库工程、三门峡黄河白天鹅观赏区工程、市邮政局黄河路生产楼工程、灵宝沟水坡除险加固工程、义马煤矸石电厂工程、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再生铝工程、西北与华中电网直流换流站工程、国债县乡公路改造工程、陕县三化集团甲醇和煤制气改造工程、市区九孔桥改造加宽工程、渑池黄河铝电集团氧化铝工程、三门峡火电厂二期工程等12项工程正在施工建设;河南振兴化工公司扩建重铬酸钾工程项目建议书已报国家计委待批;市区上阳大桥工程正在规划设计审核中;市人民银行金融大厦工程初步方案已评审通过,正在进行施工队伍招标准备工作。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54.28亿元?熏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101.5%。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在建项目351个,建成投产项目243个?熏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9.2%。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房屋施工面积154.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7.5万平方米?熏竣工率达56.7%。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第一产业:造林面积18.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6万亩。第二产业:电解铝6.5万吨/年,黄金2227公斤/年,医药中间体30吨/年,软饮料128万吨/年,磷肥2万吨/年,长途电缆线路长度42.99公里。第三产业:新建公路43.6公里,改建公路158.32公里;粮食仓库储量825万公斤,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67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2.30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2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3932个,小学校学生席位1680个。这些能力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4.81亿元,增长11.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5.59亿元,增长9.3%。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双双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城市比农村增速高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37亿元,增长11.9%;餐饮业零售额7.11亿元,增长7.8%;其他行业零售额1.92亿元,下降22.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05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出口总额9523万美元,增长34.0%;进口总额991万美元,下降61.1%。铝锭、果汁、矿产品是我市出口的主导产品。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全市与外商和港澳台商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个,合同利用外资169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6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99万美元,增长98.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465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1.14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6251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22.54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29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4.1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1.4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6.8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4.5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8.7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55部/百人。 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18家,比上年增加5家;旅游星级饭店22家,比上年增加2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15家,比上年增加2家。受非典影响,我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9941人次,比上年下降10.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3万美元,下降10.8%;接待国内旅游者222.1万人次,增长23.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亿元,增长2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3年?熏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继续贯彻实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狠抓税收征管,使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48亿元,比年初增加28.3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68亿元,比年初增加5.8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22亿元,比年初增加18.1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0.42亿元,比年初增加19.5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4.92亿元,比年初增加10.75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9.82亿元,比年初增加5.1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0.3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工业、农业等方面。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16.33亿元,现金支出747.12亿元,现金净投放30.7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