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许昌市统计局 2009年3月31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省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积极应对不懈怠,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开拓进取,经济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获得全面进步,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6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97.0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4706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0:64.1:22.9调整为12.6:65.6:21.8,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32.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到69%。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9%,其中,市区涨幅为5.3%。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呈“七升一降”格局。与上年同期相比,食品类上涨15.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日用品类上涨4.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2.2%;居住类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7.8%。分行业看,服务项目价格下降,工业品整体价格水平上升。2008年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7%。工业品价格同比上升1.5%。 表1:2008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5.3 工业品价格指数 101.5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7.6 一、食品 115.0 粮食 106.8 肉禽及其制品 120.9 鲜 菜 112.2 二、烟酒及用品 106.4 三、衣着 100.3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2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8 六、交通和通信 92.2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9 八、居住 101.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68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0.94亿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7万人。 全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6亿元,增长23.2%。其中:市本级完成10.3亿元,增长25.7%;县级完成29.2亿元,增长21%。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32.6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4%。全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6.6亿元,增长22.6%。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5.3亿元,增长21.8%;县级一般预算支出59.5亿元,增长22.5%。教育、科技、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1.3%、20.4%和43.8%;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39.7%和65.7%,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市粮食总面积632.25万亩,较上年增加5.86万亩,同比增长0.9%。棉花播种面积21.29万亩,较上年减少5.91万亩,下降21.7%;烟叶播种面积19.34万亩,较上年增加2.68万亩,增长16.1%;油料面积42.17万亩,较上年减少5.19万亩,下降11%;蔬菜总产量213.42万吨,比上年下降11.25%。花卉种植面积61.12万亩,比上年增加2.22万亩,增长3.8%;中药材面积27.95万亩,比上年减少0.29万亩,下降1.0%;蔬菜面积70.71万亩,比上年减少10.79万亩,下降13.2%。 粮食总产量达到270.73万吨,比上年增加5.61万吨,增长2.1%;平均亩产428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增长1.2%;总产、亩产双创历史最好水平。尤其全年粮食总产首次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五年增产,年年创新高。棉花总产量达到1.39万吨,下降20.7%;烟叶总产量3.55万吨,增长20.5%;油料总产量8.19万吨,下降8.9%;蔬菜总产量213.42万吨,比上年下降11.2%。 全年全市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栽植农田林网56万株,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46.5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49万千瓦,增长3.7%;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98.18万亩、519.56万亩和363.41万亩,比上年增长0.7%、18.6%和7.8%。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9万口,建立沼气循环农业示范村20个。组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98个,完成29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解决了1.3万人的脱贫问题。 全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达到22.33万亩,比上年增加14.82万亩,增长1.97倍;零星四旁植树2000万株,比上年增加590万株,增长41.8%;竹木采伐量5.5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4万立方米,增长10.8%。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4.12万吨,禽蛋产量20.97万吨,奶类产量5.5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5%、8.1%和20.5%。全市生猪出栏328.9万头,比上年增加26.59万头,增长8.8%。全年全市畜牧业产值94.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45.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表2: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70.73 2.1 # 夏粮 147.57 2.7 秋粮 123.15 1.4 棉花 1.39 -20.7 烟叶 3.55 20.5 油料 8.19 -8.9 蔬菜 213.42 -11.3 肉类 34.12 7.5 蛋类 20.97 8.1 奶类 5.54 20.5 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0.8万吨,比上年增加0.51万吨,增长1.76倍。 全年全市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5家,带动农户57万户。全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57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15家,获得国家、省级名牌产品企业达16个,有5家企业的14个产品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长葛市、禹州市分别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中药材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全国蜂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基地,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农业部认定为猪肉加工专业分中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7.21亿元,增长19.6%。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食品加工3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电力电子、超硬材料、发制品、烟草等4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工业格局进一步完善。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具备的36个工业大类中,33个行业保持增长,15个行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有8个行业增加值超过20亿元,煤炭开采、非金属矿物制品两个行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完成增加值77.6亿元和58.07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8.66亿元,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8.12亿元,纺织业完成增加值29.587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1.04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3.29亿元,发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7.0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