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33.7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57.3%。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在建项目377个建成投产项目26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1.1%。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房屋施工面积175.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5.03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59.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第一产业,造林面积2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第二产业,电解铝每年6.5万吨,锌冶炼每年1万吨,铜材加工每年1200吨,黄金每年560公斤,胶囊剂每年3000万粒,化学原料药每年800吨,软饮料每年2000吨,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 10.6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 5.15万千伏安,长途电缆线路长度370公里。第三产业,新建公路166.4公里,改建公路39公里;粮食仓库储量600万公斤,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4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7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5100个,小学校学生席位1130个。这些能力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从城乡消费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36亿元,增长11.4%;县(市)及县(市)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2.57亿元,增长9.5%。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双双呈现稳步快速增长,但城市比农村增速高1.9个百分点。从行业消费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个体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消费品零售增长的主力军。2002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个体经济分别比上年增长11.7%、12.8%和12.4%,制造业和农业生产者零售分别增长7.2%和7.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据海关统计,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96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出口创汇71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1%。铝锭、果汁、矿产品是我市出口的主导产品。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1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1个,合同金额5372万美元。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宾客(含港、澳、台)11079人比上年增长23.7%;旅游外汇收入182.65万美元增长24.7%。 七、交通和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缓。2002年,全市公路货运量完成5169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3.45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7786万人旅客周转量27.76亿人公里。 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通信业务总量5.21亿元,年末城乡拥有电话交换机容量44.20万门,城乡电话机总数达37.83万部,增长6.1%;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7.19部,比上年提高0.87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6.03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2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狠抓税收征管,使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82亿元,增长17.1%;全年财政支出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各项存款稳定增长。2002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17亿元,比年初增加20.9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6.09亿元,比年初增加14.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0.87亿元比年初增加16.79亿元。全年共投放现金28.12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0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019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3435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4057.6万元,人寿险赔款金额1181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我市唯一一所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校学生2249人,比上年增加669人;全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125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3888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5893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3.69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99.9%;小学在校学生23.5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2年全市共安排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8项,研制开发新产品21种,研究应用新技术16项。有18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有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7项;居省内领先水平有4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有4项。全市共推荐申报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5项,全部获准省级成果登记。2002年,全市共申请各类专利项目2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2002年,共有14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4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个,全年监督抽查工业产品580批次,监督检查食品标签186批次、化妆品85批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市气象局完成了“三门峡市兴农网”建设。全市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寻呼网1个,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6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2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6个,县(市)以上图书馆藏书55.9万册。卫星地面接收站587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5%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0.0%。文化市场管理不断规范,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有效。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5个,医院病床6740张,卫生从业人员94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794人,中级职称1645人,副高职称以上234人。县(市)及县(市)以上医院综合住院治愈率达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