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三门峡市统计局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基建和更改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34.8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85.4%。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在建项目416个建成投产项目27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7.1%。基建和更改投资中房屋施工面积226.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4.9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63.9%。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电解铝2.5万吨/年,氮肥1.69万吨/年,水泥35万吨/年,金选矿处理原矿5万吨/年,中成药600吨/年;新建公路184.82公里,改建公路147.6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5.3公里,城市自来水管道铺设长度15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加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15亿元,增长9.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8亿元,增长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7%,制造业零售额增长8.2%,农业生产零售额增长9.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成绩显著。据海关统计全年对外贸易直接出口总额66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4%,出口创汇3737万美元,增长65.1%。铝锭、果汁、矿产品已成为我市出口的主导产品。

利用外资取得新的进展。据省外经贸厅反馈认定,2001年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2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5%。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1个,合同金额2583万美元。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宾客(含港、澳、台)8957人,比上年增长25.6%;旅游创汇收入146.5万美元,增长25.4%。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缓。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5175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23.58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7783万人,旅客周转量27.75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27亿元,年末城乡拥有电话交换机容量40.65万门,城乡电话机总数达35.65万部增长12.4%。电话普及率达到16.32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83部。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5.4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1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一系列财税改革政策,使全市财政收入规模逐步加大,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32亿元,增长3.8%;全年财政支出13.7亿元,比上年增长9.5%。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各项存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2亿元,比年初增加12.8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1.97亿元,增加11.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2.93亿元,比年初增加7.55亿元。全年共投放现金30.79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5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024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9954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2827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701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全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580人,比上年增加614人。全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761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0976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785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3944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3.01万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9.07%;小学在校学生2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市共安排实施科研项目143项,研制开发新产品41项,研究应用新技术24项。有20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获市级奖励23项。全年共申请专利项目2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4项,合同成交金额6142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1年末,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个,全年监督抽查工业产品810批次,抽查食品215批次、化妆品85批次。全市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寻呼网1个,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6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2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6个,县以上图书馆藏书54.17万册。卫星地面接收站55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44%,广播人口覆盖率88.21%。文化市场管理不断规范,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有效。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5个,病床6740张,卫生技术人员779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17个,病床5999张,卫生技术人员6279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89人。妇幼保健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135人。农村乡镇卫生院76个,卫生技术人员1693人,病床1450张。全市农村行政村均有医疗点,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367人。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治愈率达76.5%。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1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群体活动1007次,成功举办了市第四届运动会,设置奥运项目、非奥运项目、大众体育项目17大项,174个小项,全市48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组队参加省以上体育比赛17项次,获得金牌50枚,银牌37枚,铜牌25枚。全市学校体育《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6.7%。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年修建体育活动场所10余处,渑池县占地150亩的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义马、陕县的体育中心已开始规划。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环保机构43个环保系统从业人员503人其中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88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环评审批项目32项环评审批率达100%。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全市143家有水污染、废气排放的工业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全年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8.5%,工业废水处理率98.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38.4%。但环境污染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