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许昌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和谐许昌建设,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紧紧抓住中原城市群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快、效益好、运行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717.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03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452.67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58.52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8:63.1:22.1,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50.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8%。

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与上年涨幅持平。从居民消费的八大类情况看,四升四降,其中:食品类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居住类上涨4.3%,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9%,衣着类下降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4%。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7.3万人。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6376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587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 51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4%以内。2006年全市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193人,创业培训67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3479人,外出务工人员总量达162万人次。

二、农 业

2006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20.39万亩,比上年增加12.62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05.82万亩,增加8.8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8.34万亩,减少6.6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53.55万亩,减少4.16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22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2%。

2006年全市粮食产量257.28万吨,比上年增产8.5 %;棉花产量2.68万吨,增产7.7 %;油料产量10.50万吨,减产9.9%。2006年肉类总产量43.6万吨,增长7.4%;禽蛋产量22.45万吨,增长8.7%;牛奶产量1.66万吨,增长21.2%。2006年水产品产量0.61万吨,增长8.9%。

2006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8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33 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28.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 %;农用拖拉机7.48万台,下降0.5%;农用运输车9.8万辆,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7.58亿千瓦小时,增长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2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下同)增加值274.62亿元,增长23.1%;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轻工业增加值102.11亿元,增长26.0%。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大中型工业实现增加值1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分行业看,优势行业增长较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4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5.82亿元,增长17.1%;纺织业增加值15.83亿元,增长2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28.30亿元,增长2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6.32亿元,增长50.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44.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1.32亿元,增长26.3%;烟草制品业增加值24.32亿元,增长15.3%;炼焦业增加值14.97亿元,下降12.9%;电气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20.98亿元,增长1.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26.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2.98亿元,增长7.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39.8%,发电量增长2.3%,卷烟增长3.4%,布增长65.5%;机制纸及纸板增长82.9%;塑料制品增长17.9%;继电器下降17.4%;日用陶瓷增长140.0%;农用运输机械增长29.3%。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7.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实现利润总额97.71亿元,增长65.2%。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17.16亿元,增长60.3%;集体工业实现利润16.37亿元,增长69.1%;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利润64.17亿元,增长65.6%。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17.32亿元,增长58.7%;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6.06亿元,增长4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8.92亿元,增长3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8.55亿元,增长137.6%;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2.10亿元,增长101.9%;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62亿元,增长81.1%;电气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6.92亿元,增长23.1%;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实现利润5.45亿元,增长44.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68亿元,增长158.7%。

2006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4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86万元,增长24.0%;实现税金总额6173万元,增长4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8.95亿元,增长40.6%;农村投资64.73亿元,增长8.2%。

在城镇投资中,二、三产业投资增势明显。二、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分别达到45.2%和33.5%,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环保、水利、教育、农业等基础设施和薄弱环节继续得到加强。城镇工业投资完成149.25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8.3亿元,增长72%;电子工业投资1.82亿元,增长50.8%;机械工业投资28.27亿元,增长37.1%;纺织工业投资19.35亿元,增长37.6%;建材工业投资21.45亿元,增长81.6%;电力、热水行业投资7.91亿元,增长267.8%。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城镇建设项目资金到位2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国内贷款39.05亿元,增长114.6%;自筹资金191.82亿元,增长45.1%。

一批起点高、带动性强的重大结构调整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全市100个重点项目有31个项目竣工投产。在建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城镇项目85个,比上年增加20个,完成投资69.02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市区拦蓄水工程、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产16万吨无公害猪肉及制品综合加工项目、龙正美发饰品有限公司发制品生产线、河南骆驼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童装生产线、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四期等项目竣工;许昌亨源通印务有限公司扩建、许昌宏伟纸业技改扩建、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改建30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载重汽车生产线等项目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郑石高速许昌段、禹登高速许昌段、许亳高速许昌段、许禹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的进展情况在全省同类项目中名列前茅;城建项目中的天宝路中段工程、许继大道及八一路西段工程竣工通车,许昌移动公司综合生产楼主体完工;社会事业项目中的许昌市疾控中心、紧急求援中心及中心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涉及5个县(市)16所乡镇卫生院的许昌市农村卫生服务设施投入使用,许昌学院扩建工程顺利推进,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这建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