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濮阳市统计局

濮阳市统计局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6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速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37.1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9.3亿元,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18803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为13.8:66.5:19.7,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5%提高到53.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20.9%。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7.3

# 食品类 116.9

# 粮食 107.4

肉禽及制品 124.1

菜 107.1

烟酒及用品 103.9

衣着类 97.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9.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3

交通和通信 99.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0

居住 105.0

 

年末从业人员237.1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103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517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497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833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19.55亿元,增长12.3%,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87亿元,增长17.3%,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8.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7.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6.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2.6%。

全年7县区完成生产总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占全市的比重为6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占全市的比重为47.8%,有2个县(区)超3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78%,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0.9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13.87千公顷,增长1.3%,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62.63千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76.1%;秋粮播种面积157.05千公顷,增长0.19%;棉花种植面积13.87千公顷,下降11.8%;油料种植面积35.29千公顷,下降0.5%;蔬菜种植面积60.18千公顷,增长1.7%。

全年粮食产量244.76万吨,比上年增产2.5%;棉花产量1.23万吨,减产11.8%;油料产量15.78万吨,减产0.5%。

表2: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44.76 2.5

夏粮 144.52 3.4

秋粮 100.24 1.3

油料 15.78 -0.5

#花生 15.49 -0.4

棉花 1.23 -11.8

蔬菜 209.16 2.9

水果 24.35 2.4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92.5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农用拖拉机10.05万台,下降0.5%;农用运输车12.11万辆,增长0.58%;农村用电量5.61亿千瓦小时,增长2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增速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7.8%,回落2.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8%;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8.3%,重工业增长7.5%,轻、重工业比例为35.8:64.2。

表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全市合计 3460265 17.8

一、合计中

轻工业 1237622 38.3

重工业 2222643 7.5

二、合计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528919 -3.6

三、合计中

国有企业 461179 -2.7

集体企业 77722 14.6

股份合作企业 92671 19.6

股份制企业 2004636 14.6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95000 62.5

其他类型企业 729058 40

三、合计中

中央省属企业 1403512 -4.4

#油田 1244672 -3.1

地方工业 2056753 35.5

四、合计中

八大产业 3121619.8 14.3

十大企业集团 1514471.9 -1.6

五、合计中

大中型企业 1935250 6.7

小型企业 1525014 32.9

六、合计中:

非公有制企业 1755133 40.3

七、合计中:

高新技术企业 48158 33.5

规模以上工业30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完成159.68亿元,同比增长0.4%;农副食品加工业44.7亿元,增长30.6%;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38亿元,增长4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0亿元,增长1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0亿元,增长48.9%;纺织业10.9亿元,增长55.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6亿元,增长8.2%;造纸及纸制品业7.2亿元,增长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5亿元,下降8.7%;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5.9亿元,增长30.6%。

“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打造的八大产业中,石油和化学工业完成159.68亿元,同比增长0.4%;林纸林板业完成14.20亿元,同比增长18.1%;玻璃及电光源业完成46.39亿元,同比增长46.0%;食品工业完成50.54亿元,同比增长27.9%;冶金建材业完成8.45亿元,同比增长19.8%;机械设备制造业完成11.30亿元,同比增长31.3%;纺织工业完成16.91亿元;同比增长50.6%;电力工业完成4.69亿元,同比下降32.3%。八大产业共完成增加值312.16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90.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低3.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油295.3万吨,同比下降3.2%;天然气10.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8.3%;乙烯17.5万吨,同比下降17.3%;丙烯7.2万吨,同比下降15.1%;合成氨18.2万吨,同比下降19.1%;化肥9.0万吨,同比下降28.5%;发电量22.7亿度,同比下降22.3%;生铁18.5万吨,同比下降41.1%;精甲醇7.1万吨,同比下降18.3%;水泥109.3万吨,同比增长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