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97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出口总额10114万美元,增长62.3%;进口总额9620万美元,增长16.3%。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8个,合同外资金额6560万美元,增长3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838万美元,增长16.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380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5%。其中:水运4227万吨公里,增长22.8%。旅客周转量12138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9%。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6118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3万门,比上年下降10.3%;固定电话用户42.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9.6万户,新增用户8.9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1.1万户,新增用户4.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3部/百人,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5.0万户,比上年增长47.0%。 旅游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市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2040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7.5万美元,增长19%;接待国内旅游者84.02万人次,增长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5亿元,增长10.2%。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内旅行社22家,比上年增加8家;星级宾馆9家,比上年增加3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5家,比上年增加4家。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9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全市财政支出21.8亿元,增长30.4%。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3.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6.5亿元,下降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2.0亿元,增长7.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1.0亿元,增长6.9%;中长期贷款余额43.9亿元,增长5.3%。基本建设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21.1%,工业贷款余额增长18.3%,农业贷款余额增长18.1%。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4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9.5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7.4亿元,增长6.8%。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家,上市股票2只。年末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新增股民开户854户,股票A股交易量33.6亿元。全市证券资产价值4.2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538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48亿元。全年赔付额与给付1334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555万元,人寿险赔付额7790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994人,在校生7721人,毕业生2173人。全市成人高等教育招生630人,在校生630人,毕业生427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164人,在校生26694人,毕业生7048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016人,在校生47972人,毕业生11897人。全市初中招生48604人,在校生158373人,毕业生48873人。普通小学招生35399人,在校生212545人,毕业生49189人。特殊教育招生97人,在校生73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557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30960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440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7人。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全市共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91项。全年申请专利154件,授权专利8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20%。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08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2004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4个,其中市以上质量监督检查机构1个。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7家,比上年增长233%。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种。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新制定、修订地方标准5项。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个,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服务系统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1.46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620万份。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6个。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病床床位491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671张;卫生技术人员69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60人,注册护士1715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个,卫生技术人员437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46个,床位1266张,卫生技术人员1915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漯河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个、全国冠军126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市共拥有体育场地108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7平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252万人。出生人口2.4万人,出生率9.67‰;死亡人口1.2万人,死亡率5.04‰;自然增长率为4.63‰。全市城镇人口75万人,占30%;乡村人口177万人,占7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9.2%,老年人口达到23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元,比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86元,增长9.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64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8元,增长16.9%。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4.5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84.5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8527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35206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72590人。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4355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206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95.7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012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