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59.2万吨,天然气开采15.9亿立方米;新增公路里程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2万千瓦;新增合成纤维聚合物1500吨/年;新增棉纺锭20000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中等学校席位1700个,小学生席位2600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亿元,同比增长16.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1亿元,同比增长20.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9.1亿元,同比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4亿元,同比增长15.3%;餐饮业零售额8.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他行业零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2.1%。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通信器材类同比增长153.4%,服装、鞋帽及针织品类同比增长46.4%,日用品类同比增长66.0%,化妆品类同比增长116.8%,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18.7%。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实现新突破。全年出口总量突破1亿美元,出口总值完成10046.2万美元,同比增长47.9%,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出口市场看,对苏丹出口增长51.5%,对日本出口增长49.1%,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4.8%,对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亚出口分别增长7.5倍、14.4倍和185.6倍,对欧盟、东盟和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0.9%、104%和87.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定项目52个,其中合同项目4个,协议项目24个,意向项目24个,总投资3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25万美元,同比增长25%。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71.3%;外派人数达2254人,同比增长37.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512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2%;客运周转量15109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5.3%。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4933万元,同比下降4.3%。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1.5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7.94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60.0万户,其中新增用户13.14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7.0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3.3万户。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全年接待外来旅游者206.66万人次,同比增长8.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6万人次,增长8.14%;外国旅游人数4601人次。旅游总收入25200万元,同比增长51.1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500万元,同比增长53.12%;外汇旅游收入82.4万美元,同比增长0.9%。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33家;星级宾馆14家;旅游景区(点)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24.7%;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8.0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实现25.6万元,同比增长13.8%。 金融机构信贷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7.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3.8亿元,增长8.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2.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中长期贷款35.8亿元,增长4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改造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23.7万平方米。2004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招生2140人,在校学生4681人,毕业生625人;成人专科招生1307人,在校生2032人,毕业生68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067人,在校生28719人,毕业生6991人;特殊教育招生104人,在校生466人;普通中小学招生177479人,在校生747482人,毕业生20284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8630人。全年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培训结业11.42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6251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国有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3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0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9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2项,获省奖质量和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签约技术合作项目2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300万元,完成目标的16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1%,年内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新闻及专题节目270条。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3.5%,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新闻及专题节目180条,广播电视节目及制作质量(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16件。全年出版报纸4.6万份。全年组织开展文化广场、下乡活动190多场次,社区文化活动覆盖率达80%。在全省首届民间优秀传统戏曲汇演中获演出“金鼎奖”、音乐“金鼎奖”和演员表演5个金奖。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濮阳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病床床位808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448张;卫生技术人员915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73人,注册护士2659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53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76个,床位1765张,卫生技术人员2002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今年参加的各类比赛中,濮阳运动员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14枚、铜牌37枚。在湖南益阳举办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我市运动员独揽1500米和5000米两项冠军,其中1500米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承办了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省青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和学校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成功举办了濮阳市第六届运动会,本次运动会有9人次打破市纪录,236人次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标准;在举办的晋冀鲁豫四省十一市门球邀请赛上,获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月暨“五个千万人群”、“体育三下乡”活动。顺利完成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市共拥有体育场地1222块,其中744块标准场地。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356.42万人。出生人口35935人,出生率10.08‰;死亡人口18171人,死亡率5.10‰;全年净增人口1.8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8‰。全市城镇人口96.93万人,占27.2%;乡村人口259.49万人,占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