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濮阳市统计局

(濮阳市统计局)

199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紧紧围绕市确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各项重大改革顺利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3.5%;第二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4.0%。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物价涨幅过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一、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显见提高。全年农业总产值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

种植业战胜自然灾害获得全面丰收,粮、棉、油、瓜莱等农产品大幅度增产。其中,粮食连续九年增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扭转了滑坡徘徊局面开始回升,蔬菜有了新的突破。全年种植业总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绿化面积扩大,经济林占比重增加。全年林业总产值6443万元;四旁植树172万株,比上年增长51.5%;造林面积3.18万亩.育苗面积0.57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有所下降。林木采伐量大量增加。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全年畜牧业产值86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3.9%,主要畜产品产量、牲畜存、出栏量均大幅度增加,商品率进一步提高。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渔业产值完成1542万元,比上年增长71.0%;水产品产量2191吨,比上年增长25.9%。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5.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小型拖拉机3.34万台,增长1.8%;农用载重汽车607辆。增长10.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8.46万千瓦,增长4.0%;化肥施用量(折纯)12.4万吨,增长0.8%;农村用电量23447万千瓦时,增长17.5%;旱涝保收田面积178.78千公顷,增长1.8%。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总产值1174476万元,增长18.4%,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682927万元增长293%。

集体工业增长快于国有工业,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全年国有工业产值689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220797万元,增长19.6%。轻工业产值334831万元,增长44.2%;重工业产值839645万元,增长6.9%。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增长较快。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影响较大的市直6户特困企业,有5户出现了生机。但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筑业继续发展。全年预计建筑业总产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建筑企业房屋建筑面积为81.92万平方米,增长29.2%;房屋竣工面积为57.34平方米,增长51.2%。工程竣工率84.9%,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618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实际工作量增长16.2%)。其中:地方投资206719万元,增长88.9%(实际工作量增长68.7%)。在全部投资额中,国有单位(包括国有单位与境外合资,联营及股份制投资)投资364792万元,增长29.7%;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12928万元,增长41.5%;城镇个人投资4898万元,增长37.1%。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99641万元,增长80.2%;更新改造投资48980万元,下降6.7%;房地产投资9305万元,增长15.3%。

投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在全部投资额中第一产业投资664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9.4%;第二产业投资298787万元,增长18.6%;第三产业投资50652万元,增长165.8%,投资比重为13.2%,较上年上升7.1个百分点,其中:商业、运输、邮电通讯投资12638万元,增长5.7倍;住宅26537万元,增长30.3%。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好成绩。1994年,国家重点项目中原乙烯工程完成投资13153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中原油田投资175899万元,下降4.0%;地方重点项目“1335”工程基本达到计划进度,其中市熔剂厂建成投产,市密胺塑料厂、植物生长素厂完成计划进度;市重点技改项目“2112”工程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戚城文物景区龙宫、玄宫建成向游人开放,市第三中学建成开始招生,市广播电视中心、中医院门诊楼等主体工程完工、市中心广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1994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70260王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油开采29万吨,合成橡胶1000吨,商业网点7819平方米,学生席位1862个,啤酒5000吨,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保持全面增长。全年运输业完成货运量858万吨,比上年增长2.3%,货物周转量90849万吨公里,增长2.7%;客运量2360万人,增长5.9%,旅客周转量108950万人公里,增长3.2%。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159万无,比上年增长50.9%。年末交换机总容量28240门,增长19.1%,电话机拥有量达到36828部。全市六县(区)全部进入程控交换网,传呼通讯和无线移动电话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0356万元,比上年增长36.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0%。其中,城市34213万元,增长19.1%;农村146143万元,增长4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零售679万元,增长10.5%;集体零售额6万元,增长12.9%;其他经济类型零77280万元,增长92.9%。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主要商品销售量均有增长。食品类比上年增长69.8%;服装、鞋帽类增长39.6%;日用品类增长38.7%;家电、书报、杂志类增幅较大,分别为1.2倍和1.5倍。但纺织品类下降22.3%。

物价涨幅过高。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1%。其中,以食品类价格上涨为明显。但价格改革在理顺价格关系,促进市场机制形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全年出口供货额23147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增长51.0%。

利用外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34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757万元,外商实际投资871万美元,年底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达1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