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12个,比上年增加8个,合同金额4602万美元,增长9.2倍,实际完成营业额1037万美元。全年共接待海外过夜旅游者401人天,旅游外汇收入人民币20万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199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1276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工商税收23944万元,增长31.5%,地方财政支出61779万元,增长25.7%。 金融秩序稳定。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较多。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64377万元,比年初增加266782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22302万元,比年初增加5417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71860万元,比年初增加232547万元。全市国家银行货币净投放96416万元,比上年多投放19234万元。 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5461万元,比年初增加137180万元,增长31.5%。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全年各类财产承保额50.24亿元。全市321家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35.77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33.52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共处理财产险赔案10552件,支付赔款2858.3万元,为5376人支付人身保险金218.4万元。 八、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学技术事业不断进步。全年共评出市级科级进步成果奖励2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星火奖”1项。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年共举办各种类型技术培训班554期,培训技术人员6.65万人次。技术市场活跃,全年各类技术成交额1250万元。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招收专科学生320人,在校学生620人,毕业161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151人;农职业中学在校生9647人,比上年减少223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6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4145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30398人,增加7338入;小学在校生428705人,增加32217人。“希望工程”日见成效,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继续提高。1994年,社会各界共捐款189万元,建成希望小学3所,资助3288名儿童重新返回学校。幼儿园在园儿童12580人,比上年增长26.1%。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2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6个,档案馆9个。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l0:40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89%;电视台周播出时间110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97.8%。《濮阳日报》扩版后总印数达到333.5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病床6815张,比上年增长5.6%;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409人,增长24.7%。其中:医生3953人,比上年增加352人l护师、护士2044人,比上年增加107入。濮阳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在达标升级活动中晋升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1994年,0—7岁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3.1%。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举办县及县以上各类运动会80次,参加运动员15070入。各类比赛获省以上奖牌82枚,其中金牌24枚,银牌29枚,铜牌29枚。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广泛。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4.93‰,死亡率6.30‰,自然增长率8.63‰。年末总人口3267181人,比上年增加46158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抽样调查表明,199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911元,比上年增长45.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0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7%,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2%。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工资总额130411万元,比上年增长32.9%,职工平均工资4169元。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入,全年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12105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8%。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8%。年末职工总数317829人,比上年增加2303人。其中,国有单位24832424人,集体单位62722人,国有单位合同制职工68264人,已占国有单位职工总数的27.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94年,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3.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4.15平方米。城镇新建住宅153167平方米,农民新建住宅99342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发展。1994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49个,床位550张,比上年增长5.4%;收养人数550人。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指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