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濮阳市统计局

濮阳市统计局

(2004年3月20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等困难,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75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64.78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9:54.3:24.8,变化为16.1:59.5:24.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5%,医疗保健及个儿用品价格上涨5.7%,居住类价格上升1.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资源条件方面,在综合竞争力方面都与周边大城市有很大差距。二是去年我市农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民增收偏低,扶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三是油田产量下降,致使全市经济受到影响等。

二、农业

夏粮获得较好收成,但由于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秋季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60.29万吨,比上年减产21.5%;夏粮总产量117.41万吨,增长1%;秋粮总产量42.87万吨,减产51.3%。油料总产量13.04万吨,减产18.3%;棉花总产量1.2万吨,减产25.9%。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继续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硬粒小麦达到167.9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57%,较去年提高3.3个百分点;秋季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秋粮播种面积229.64万亩,减少4.3%,棉花播种面积28.5万亩,增加9.7%,油料播种面积64.67万亩,增加2.1%。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奶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肉类精深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特色农业发展较快,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1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4.9%。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面积0.01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3千公顷。。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0.04万吨,比上年增长8.1%。其中,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9.24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24.44万吨,增长6.7%。牛奶产量1.18万吨,增长16.8%;水产品产量0.57万吨,比上年增长3.6%。

农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41.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6%;农用拖拉机9.24万台,比上年增长6%;全年农村用电量3394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8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74亿元,增长33.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53亿元,增长36.2%。轻工业增加值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重工业增加值8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限额以上地方工业为我市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累计完成增加值33.04亿元,增长29.8%,地方工业增速和总量都比往年有较大提高和较多增加。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稳定发展,增加值增长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增长17.8%;非金属矿物质品快速发展,增加值增长68.3%;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增长19.7%;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所下降,增加值下降4.1%。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19.7%,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税22.14亿元,增长85.3%;亏损企业亏损额6.02亿元,下降23.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99亿元,增长118.3%。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9.5%,增长0.9%。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2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7%;实现税金10727万元,增长4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1.8亿元,增长4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2亿元,增长35.5%。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82亿元,增长42.3%。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2.45亿元,下降36.2%;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9.08亿元,下降16.1%;电信及其他信息服务业投资1.96亿元,增长18.3%;以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道路、园林等为主的城市公用事业及社会服务业投资12.23亿元,增长10.3%;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业投资1.78亿元,增长16.2%;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投资45.17亿元,增长8.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濮鹤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汤台铁路完成投资1.73亿元,市林纸一体化完成投资0.89亿元,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设完成投资1.26亿元。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78.4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1.9%。建成投资项目68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8.9%。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95.31万平方米,竣工率58.7%。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52.81万吨,天然气开采2.09亿立方米,新增输电线路长度328.35公里,城市道路扩张长度32公里,新增光纤通讯电缆4434芯公里,新增医院病床201张。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69亿元,增长24.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1.6亿元,增长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3.71亿元,增长11.6%;餐饮业零售额6.4亿元,增长7.7%;其他行业零售额3.19亿元,增长11.9%。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各类商品销售量增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