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焦作市统计局

城市基础设施全年完成投资33.76亿元,增长21.3%。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18.06亿元,增长3.9%;城市公用设施及社会服务业投资8.1亿元,增长27.3%;文教卫生体育投资5.67亿元,增长87.4%;邮电通讯业投资1.26亿元,增长18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建成投产发挥效益。2004年,焦温高速公路、济焦高速公路和济洛高速公路焦作段三条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11.68亿元。焦作华润2×135MW机组热电联产项目技改工程、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30万吨氧化铝第二条生产线、沁阳市铝电集团公司14万吨电解铝技改项目正加紧施工,全年完成投资14.89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30万吨选矿拜耳法氧化铝项目、河南轮胎集团无内胎载重子午胎项目和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工业园区项目已竣工,三个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5.94亿元,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30万吨/年、新增轮胎外胎生产能力120万条/年、新增乳制品生产能力62000吨/年。

全年投资新增固定资产104.3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6.6%。建成投产项目52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9.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408.96万平方米,竣工率54%。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氧化铝30万吨、轮胎外胎138万条、新建公路89.3公里、改建公路156.3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6750个、小学学生席位16010个。全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省外资金达到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5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7.75亿元,增长18.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1.05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61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15.45亿元,增长28.4%;其他行业零售额3.74亿元,增长19.1%。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汽车类比上年增长118.3%,通信器材类增长1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81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7.8%。其中,出口总额45464万美元,增长72.4%;进口总额32669万美元,增长85.9%。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55.7%。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出口比上年增长83.0%。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9家,比上年增长61%;合同外资金额21323万美元,增长77.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927万美元,增长164.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75万美元,增长15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社会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12154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公路货物周转量32314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9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5.07万门,比上年增长9.7%;固定电话用户70.4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3.4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6.95万户,新增用户9.25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88.6万户,新增用户27.7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0.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8.23万户,比上年实际增长372.5%。

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59家,比上年增加18家;星级宾馆19个,比上年增加4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13家。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接待国内旅游者687.65万人次,增长20.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86亿元,增长24.1%。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66.08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53.87亿元,增长8.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7.89亿元,增长4.0%;中长期贷款余额102.3亿元,增长53.7%。基本建设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37.2%,技术改造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37.9%,农业贷款余额增长24.9%。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5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9亿元,比上年下降5.1%。

年末全年目前共有上市公司3家,上市股票3只。年末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13.63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9.9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6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8.31亿元。全年赔付额1.0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8亿元,人寿险赔付金额0.2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15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普通中专6所,普通中学286所,职业中学16所,小学787所,其他学校(特殊教育学校)8所,成人教育学校9所。全市研究生教育招生81人,在学研究生436人,毕业生21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201人,在校生34425人,毕业生3272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教育招生7688人,在校生16541人,毕业生3428人。全市普通中学招生88324人,在校生247713人,毕业生76596人。全市职业中学招生5420人,在校生17289人,毕业生4786人。普通小学招生52892人,在校生359512人,毕业生73875人。特殊教育招生107人,在校生751人,毕业生5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1089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10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9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73项。全年申请专利263件,比上年增长25%。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95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288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7个,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种。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新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50项。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8个。地震台站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2%。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有线电视用户14.8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