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开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克服了非典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据初步核算,2003年,开封市生产总值为288.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亿元,下降7.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为6063元,比上年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为27.5∶38.0∶34.5,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略有回升。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3%。在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上涨5.3%,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余五类价格均比上年有所回落。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全市新开发就业岗位5.1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多名(其中,“4050”人员1.1万人),组织劳务输出219万人次。2003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2003年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为30.84万人,比上年下降4.9%。其中,国有经济19.79万人,比上年下降7.9%;集体经济6.22万人,比上年下降7.5%;其他经济4.83万人,比上年增长1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外向度偏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欠佳。2003年受非典、气候异常、病虫灾害以及涝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受到重创,绝大多数农产品产量都有所下降。全市粮食总产量171.23万吨,比上年下降17.5%。其中,夏粮133.82万吨,比上年下降1.4%;秋粮37.41万吨,比上年下降47.9%。棉花总产量1.88万吨,比上年下降79.2%。油料总产量19.40万吨,比上年下降47.6%。蔬菜总产量421.69万吨,比上年下降6.0%。西瓜总产量150.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9%。水果总产量20.76万吨,比上年下降1.3%。 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7812公顷。按经济成分分,公有经济造林446公顷,非公有经济造林7366公顷;按林种用途分,用材林面积1304公顷,经济林面积508公顷,防护林面积6000公顷。全市零星四旁植树918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8306公顷次,成林抚育面积16388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00公顷。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4.42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猪肉24.35万吨,比上年增长12.3%;牛肉3.84万吨,比上年增长4.0%;羊肉3.49万吨,比上年增长11.1%。禽蛋产量20.19万吨,比上年增长13.3%。奶类总产量5.10万吨,比上年增长35.9%。水产品总产量14432吨,比上年增长3.3%。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81.67万千瓦,比上年年末增长7.8%。全市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22.04万台和12.25万辆,分别比上年年末增长5.3%和19.4%。全年农村用电量425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 211955吨,比上年下降1.2%。2003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180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3530公顷,新打配机电井2618眼。全年节水灌溉面积3857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 完成工业增加值3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5.8%;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高于轻工业8.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较快,全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4.29亿元、8.37亿元和3.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12.7%和23.5%;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1.86亿元和2.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7%和9.6%。省定高新技术产业和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和2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和10.8%。农村工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也有所回升。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3.6亿元,同比增长31.6%;利税总额为7.4亿元,同比增长11.9%。企业亏损面略有下降,但亏损额仍然增长。全年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3.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2.78%,比上年提高6.33个百分点。 建筑业不断发展。2003年,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82个,实现竣工产值14.26亿元;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1696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723个;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7.15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9.3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0.5亿元,增长39.5%;更新改造投资7.4亿元,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7.3亿元,增长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