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洛阳市统计局

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在建工业项目286个,竣工项目140个,完成投资140亿元,增长85.2%,工业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73%、53.7%、173.0%和196.8%。

新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开工各类工程474项,完成投资99.9亿元。24条市政道路及配套管网全部贯通,10条道路正在施工,6条道路正在进行前期工作。43栋高层主体封顶,71万平方米的多层建筑竣工投用,市委、市人大、市政协迁入新区办公,1.2万村民入住村民安置小区,新区水系初步形成。新区城市功能已经启动,城市轮廓初步显现。

房屋开发和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商品房竣工面积达201.5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167.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0%和10.2%。

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92.4万吨;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32万千伏安;新建公路72.6公里;新增高等院校学生席位2000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3.9亿元,增长18.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4.9亿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1.1亿元,增长17.3%;餐饮业零售额28.8亿元,增长19.8%。从销售方向看:消费升级态势比较明显,居住、旅游、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汽车、通讯器材和家具及家装材料等保持旺销势头。从零售业态看:新型营销业态进一步扩张,连锁店、超市、量贩、专卖店等销售趋旺。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据海关提供的统计资料,全年进出口总额达750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0%。其中,出口总额58935万美元,增长79.4%。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个;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2.9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8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物周转量4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完成旅客周转量达3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0%。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8%;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151.4万,增长24.6%;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115.5万,增长58.7%。

旅游业持续迅猛增长。据旅游部门统计,春节黄金周、牡丹花会、五一及十一黄金周、河洛文化节等,全市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1785.3万人次,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9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82.1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25.5%、235.8%、26.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8.2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地方财政支出69.0亿元,增长3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2.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6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和24.7%。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8.1亿元,增长24.7%;营业税9.7亿元,增长31.2%;企业所得税3.1亿元,增长41.5%;农业四税2.2亿元,增长27.9%。

金融存贷规模扩大。2004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8.9亿元,比年初增加102亿元,增长14.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193.8亿元,增加13.1亿元,增长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18.8亿元,增加66.1亿元,增长1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94.5亿元,比年初增加74.3亿元,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307.7亿元,增加15.1亿元,增长0.2%;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26.9亿元,增加32.3亿元,增长33.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307.4亿元,现金支出2288.7亿元,双双比上年增长35.0%,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8.7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亿元,增长8.8%;人寿险保费收入18.3亿元,增长23.9%。全年赔付额5.8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6亿元,人身险赔付额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94.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4年,全市普通高校4所,招生1.98万人,在校生5.59万人。普通高中85所,招生4.19万人,在校生11.87万人。普通初中375所,招生11.73万人,在校生33.52万人。小学2644所,招生10.53万人,在校生67.14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8.96万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7所,招生2.77万人,在校生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48人,在校生1058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9.4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8%。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26.35万人次。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4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万。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9万。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9万。全年科技经费支出9.5亿元,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6.5亿元。全年科技活动项目(课题)1450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185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132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17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6.79%,电视人口覆盖率97.59%,有线电视用户34.5万。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1208,30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95,31小时。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2个,床位1.9万张。卫生防疫机构17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2.1万,其中职业医师、助理职业医师7612人,注册护士6120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1302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1005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6个,床位2980张,卫生技术人员4160人。实现村村都有医疗点,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