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3 河南省统计局

全年全省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10个、亚洲冠军17个、全国冠军96个。在第十五届亚运会上,河南运动员为我国夺得了6块金牌、2块银牌和3块铜牌。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上,河南金牌数列全国第六位,总分列第七位。成功举办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和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总人口9820万人,常住人口939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3万人,出生率11.59‰;死亡人口61万人,死亡率6.27‰;全年净增人口5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32‰。

全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61.03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9.28元,实际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实际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85.18元,实际增长9.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9%(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分别比上年下降4.5个和1.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955.48万平方米,增长36.2%;农村竣工住宅面积9871万平方米,增长6.0%。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63.44万人,比上年增加49.4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655.2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08.1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04.75万人,增加63.25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532.7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71.9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2.82万人,增加0.92万人。

全年全省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8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5.3万人。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全省有农村低保对象200.2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7亿元。从7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486.9万元,救助128.9万人次。

全年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8.7万张,收养6.8万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820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50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7.7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11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606.3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558.5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7.4%;人均水资源量570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05.8毫米,增长13.6%。全年总用水量197.8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长4.2%,工业用水增长13.8%。全省人均用水量198立方米。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75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86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59种,水气矿产2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6处。

全年全省监控的7979.4公里河段长度中,1~3类水质河段长3950.4公里,比上年减少11.7%;4类水质河段长1095.4公里,增加243%;5类水质河段长605.8公里,增加8.8%;劣5类水质河段长2327.8公里,减少11.4%。

全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在全省监测的18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级别为良的城市有16个,比上年增加5个;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的城市有2个,比上年减少5个;无中、重污染的城市。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234个,面积2326.8平方公里,增长5.5%。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57个,面积1625.4平方公里,增长2.1%。

全年全省共完成营造林278.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1万亩。全省退耕还林工程面积70万亩。全省参加义务植树4615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88亿株。全省已被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2个。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42.6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森林公园92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9个。

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5646起,比上年减少6574起,下降20.4%。各类伤亡事故死亡4965人,减少753人,下降13.2%。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423人,下降20.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046人,下降11.8%。铁路交通事故死亡477人,下降11.8%。消防火灾事故死亡19人,下降68.9%。全省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40,下降25.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66,下降52.0%。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