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41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0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7个;病床床位20.6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9.6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8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24万人,注册护士7.80万人。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2个,卫生技术人员1.41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33个,卫生技术人员988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065个,床位5.0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92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河南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4个、亚洲冠军5个、全国冠军50个;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3枚;残疾人运动也取得了好成绩,在第12届残疾人奥运会上,获得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2枚,打破3项世界记录。在郑州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省共拥有体育场地3.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2平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出生人口113万人,出生率11.67‰;死亡人口63万人,死亡率6.47‰;全年净增人口5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2‰。全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28.9%;乡村人口6908万人,占7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7.4%,老年人口达到719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增长7.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3.15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4.09元,增长10.3%。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115.2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9177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55.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3%。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79.6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98.43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81.2万人。全省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681.64万人,比上年增加2.04万人。全省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90万人,比上年增加23.1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53.3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36.79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1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6.38万张,收养4.71万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155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49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21亿元;接受社会捐赠1814万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省耕地面积7179.2千公顷。当年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后,净增348.5公顷。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86.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5.0%。 水资源供求关系趋紧。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0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41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807毫米。 地表水质状况总体稳定。省辖四大流域83个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中,有45.8%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比上年上升7.2个百分点;3.6%的断面为Ⅳ类水质,下降3.6个百分点;8.4%的断面为V类水质,上升1.2个百分点;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断面的比例为42.2%,下降4.8个百分点。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7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监测的18个省辖市建成区中,有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有8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30个,达标面积1416.3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8.4%和44.2%。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212个,面积达1813.1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2.5%和29.8%。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4.48千公顷。年末全省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2个,比上年增长22.2%;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18.06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全省共有国家地质公园6个。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河南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