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859.7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5.0%。建成投产项目362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8.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331.54万平方米,竣工率39.0%。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122万吨,天然原油开采106万吨,天然气开采3.81亿立方米;新、改建公路27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4公里;新增发电机组容量50万千瓦;新增22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297万千伏安;22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34公里;新增高等院校学生席位13930个;新增医院病床4117张。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00.77亿元,增长12.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89.02亿元,增长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7.37亿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298.66亿元,增长20.8%;其他行业零售额523.76亿元,增长5.3%。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11月份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782.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其中批发业增长6.3%,零售业增长20.7%;流通费用率7.8%,下降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95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整体实现扭亏增盈。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幅较大。全年进出口总额3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出口总额21.19亿美元,增长23.5%;进口总额10.85亿美元,增长0.7%。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增长20.5%;高新技术产品增长75.3%。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势趋缓,对日本、东盟、韩国、俄罗斯和非洲出口增长较快,对日本出口增长26.0%,对东盟出口增长27.0%,对韩国出口增长79.0%,对俄罗斯出口增长57.6%,对非洲出口增长43.2%。 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0个,比上年增长29.5%;合同外资金额10.20亿美元,增长64.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2亿美元,增长25.9%。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增势良好。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321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完成营业额15358万美元,增长10.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711.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8%。其中,铁路1295.99亿吨公里,增长9.3%;公路398.87亿吨公里,增长6.1%;航空1500万吨公里,增长10.5%;水运15.4亿吨公里,增长28.2%。旅客周转量835.99亿人公里,增长7.2%。其中,铁路436.12亿人公里,增长8.6%;公路390亿人公里,增长5.6%;航空9.56亿人公里,增长13.4%;水运2700万人公里,下降15.6%。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8.6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1.4%。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10.60万门,增长5.8%;固定电话用户1181.8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642.2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39.60万户;移动电话新增用户232.70万户,年末用户737.40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0.4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9.0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59.20万户,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2%。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4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6亿美元,增长9.4%;接待国内旅游者6271.53万人次,增长11.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09.13亿元,增长9.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66.27亿元,增长12.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02.57亿元,增长15.6%。各项贷款余额5553.58亿元,增长13.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73.39亿元,增长10.1%;中长期贷款余额1460.68亿元,增长19.7%。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875.65亿元,增长14.2%。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204.02亿元,增长72.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131.41亿元,增长54%。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上市公司3家。截止2002年底,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0家,上市股票31只,其中A股28只,H股2只。全年通过股票市场发行、配股共募集资金20.5亿元,年末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262亿元。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保费收入315.3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倍。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3.73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01.66亿元。全年赔付额15.60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2.28亿元,人寿险赔付金额3.32亿元。全年人寿险满期返还与给付额为7.08亿元,下降26.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省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处,招收研究生2707人,比上年增加593人;在学研究生6313人,增加1657人。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66所,增加2所;招生16.7万人,增加2.7万人;在校学生46.8万人,增加9.9万人。全省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4所,招生11.1万人,在校学生25.4万人。普通高校附设的成人学历教育机构62处,招生8.75万人,本专科在校生20.13万人。普通高校录取率60.0%,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22周岁人口的普通高校毛入学率达13.0%。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87.02万人,在校学生214.03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36.09万人,在校学生88.48万人。普通高中854所,增加35所,招生50.93万人,增加13.3万人;在校学生125.55万人,增加30.82万人。全省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6%。全省小学在校学生1104.5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49.96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21.69万人。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2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35万人。全省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2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3.72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71.77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30.87亿元。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98项。申请专利4441件,授权专利2590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209份,成交金额17.85亿元。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2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86个,其中省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4个。全省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寻呼系统12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22个,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服务系统84个。年末全省地质环境监测站18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综合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