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4个,文化馆188个,公共图书馆135个,博物馆7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39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5%,电视人口覆盖率95.0%,有线电视用户308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5.61亿份,杂志1.27亿册,图书3.33亿册。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一批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省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省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个、创世界记录1项;在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河南代表团取得了金牌全国第三,总分第五的好成绩。成功举办了全省第九届运动会,创超1项世界纪录,6项省纪录。全民健身运动取得好成绩,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1208.78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发展。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年末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143个,环境监测人员3968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143个,总投资3.68亿元。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全省城市中建成了149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209.9平方公里;142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880.6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强,全省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39.60万立方米。 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99.76千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3.0%。 十二、人口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2年全省出生人口119万人,出生率12.41‰;死亡人口61万人,死亡率6.38‰;全年净增人口58万人,自然增长率6.03‰。年末全省总人口96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80万人,占25.80%;乡村人口7133万人,占74.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7.38%,老年人口达到709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5.4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5.7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1%。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3.7%,农村为48.0%,分别比上年下降1.0个和0.6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449.9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7800.00万平方米。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70.60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45万人;596.30万职工和161.50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22.17万职工和115.10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93亿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114.5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省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6.05万张,收养4.44万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772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1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7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1亿元;接受社会捐赠1473.60万元。(李成林编辑)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