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菏泽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各类保险金额达127.43亿元。保险费收入4.51亿元,增长40.9%;赔款支出0.56亿元,增长3.79%。保险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七、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研实力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72项,其中省级及以上计划45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20项,其中有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高新技术领域出现新亮点,截止年末,我市有1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比上年增加10个。有120家企业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西北工大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年共签各类技术合同220项,合同金额3371万元。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专利工作受到充分重视,2002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83项,比上年增加10项。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2002年全市共向本专科院校输送新生20589人。其中:本科生7135人,比上年增加661人。年末全市拥有高等院校2所,在校生7423人,比上年增加1512人;年末拥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生1.43万人;各类中学(含职业中学)413所,在校生72.79万人;小学共2245所,在校生84.15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8.32%,学龄儿童入学率99.79%,全市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受到重视。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拥有书画院1处,博物馆4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0个,艺术馆1处,文化馆9处。图书馆9处,藏书总量59.82万册(件)。艺术表演团体11个,乡镇文化站160处。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8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0%和71.0%。

八、卫生、体育、计划生育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医疗条件得到改善。2002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6个。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达12291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361人。其中:医生8056人。全市每万人中已拥有医生9.3人,拥有医院病床床位14.2张,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业余体校9所,在校生1500人,年内共向上级单位和体育院校输送人才91人。2002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运动会121次,参加人数达16973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54枚、银牌38枚、铜牌42枚。在山东省第20届运动会上,我市实现了金牌总数翻番的目标,总分在省内排名前移两位,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2002年,全市共施行各种节育手术10.6万例,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达147.8万人,节育率为90.68%,晚婚率94.37%,计划生育率97.73%,为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

九、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02年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7027元,比上年增加650元,增长1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2元,比上年增加8.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298元,比上年增加113元,增长5.2%。全市人均居民储蓄存款2519元,比年初增加259元,增长11.4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4372元,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达21.7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8.7万人。拥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72个,年末在院人数达7495人。全市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37.51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医疗保险改革实现突破,2002年建立了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23.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健全。

环境保护能力增强。2002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482万吨,排放达标率83.97%;全年安排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8个,完成投资总额3867万元。新增治理废水能力20225吨/日。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末全市总户数为229.93万户,总人口万864.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2.14万人。人口出生率12.0‰,死亡率4.9‰,自然增长率7.1‰。

注:(1)本文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所列数字部分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