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聊城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9.31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实现利润62.01亿元,实现利税97.59亿元,分别增长49.1%和48.0%。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23.2%,与上年基本持平;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为3.14次,比上年加快0.46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99.44%,比上年提高23.76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工业占据半壁江山。全市9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841家,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6.02亿元,比上年增长70.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2%;实现利润29.40亿元,增长66.5%;实现利税48.46亿元,增长64.9%。其中,私营工业627家,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2.65亿元,增长106.4%;实现利税25.54亿元,增长103.8%。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尚待改善。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28家,比上年增加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实现利税1.57亿元,增长7.5%;实现利润0.49亿元,增长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15.58亿元,增长5.8%;实现利税0.45亿元,下降2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340.3亿元,增长35.1%。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13亿元,下降30.8%;第二产业投资283.7亿元,增长52.6%;第三产业投资55.5亿元,下降13.8%。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全社会投资额中,工业完成投资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51.5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0.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5.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3%。2005年我市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94.8%,

房地产开发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投资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0亿元,比上年下降20.5%,增速回落31.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分别完成76.6和38.6万平方米,分别下降2.5%和62.9%;商品房屋竣工面积99.5万平方米,下降3.9%;销售商品房118.9万平方米,增长19.8%,其中销售住宅占92.6%,销售商业用房占5.9%。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市实现零售额60.29亿元,增长16.1%;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85.29亿元,增长16.9%;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88.03亿元,增长14.1%。

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增长较快。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6.51亿元,增长15.4%。餐饮市场增幅居各行业首位,实现零售额32.62亿元,增长17.0%。

个体、私营贸易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7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比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的增幅高10.28百分点,市场份额达76.7%,提高1.2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37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出口46001万美元,增长26.4%;进口17787万美元,增长11.1%;实现贸易顺差28214万美元,增加7845万美元。出口骨干带动作用明显。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共出口2654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7%。完成出口退税2.96亿元,保障了企业利益,支持了外贸出口。出口队伍不断壮大,我市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累计达到328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60家,增加38家。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实际外商投资10943万美元,增长90.4%。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601.6公里,比上年增长0.7%。其中高速公路134.7公里,增长20.5%。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581万人次,增长13.0%;公路客运周转量195184万人公里,增长14.0%。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576万吨,增长18.0%;货运周转量249707万吨公里,增长19.0%。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年末交换机容量达到327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8.24万户,增长1.7%;无线市话20.5万户,增长22.0%;移动电话用户136.04万户,增长47.8%;互联网用户6.77万户,增长35.1%。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631.52万元,增长13.4%。函件2933.3万件,增长8.6%。特快专递79.2万件,增长33.7%。

旅游业实现大幅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40.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57亿元,增长16.7%。接待海外游客8260人次,增长54.3%;旅游外汇收入490万美元,增长74.4%。三个黄金周接待国内游客190.65万人次,增长9.5%,占全年接待国内游客的43.3%。入境旅游前五位客源地为港澳台、韩国、日本、东南亚、美国,分别占接待人数的18.2%、14.8%、11.5%、10.6%、9.4%。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实力提高幅度较大。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24亿元,同口径对比增长24.6%。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39303万元,增长32.7%;营业税49790万元,增长28.9%;企业所得税21165万元,增长5.3%;个人所得税7588万元,增长3.4%;契税5891万元,增长43.7%;房产税8359万元,增长25.1%。地方财政支出47.94亿元,增长19.3%。其中科技三项费支出5820万元,增长30.6%;城市维护费支出38041万元,增长11.7%;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支出41616万元,增长37.5%;教育事业费支出90397万元,增长13.9%。

存贷款稳定增长,效益改善。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27.94亿元,比年初增加61.3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67.16亿元,比年初减少2.5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359.15亿元,比年初增加39.7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15.91亿元,比年初增加49.48亿元。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短期贷款311.23亿元,比年初增加40.2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增加14.33亿元,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29.0%;中长期贷款81.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6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5.0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加额的46.0%。全年金融机构实现当年结益5.51亿元,比上年增盈2.57亿元。

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有保险公司11家,比去年增加1家,保险代理公司3家。全年保费收入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6亿元,增长12.2%,人身险保费收入7.59亿元,增长5.7%。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70亿元,增长15.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30亿元,增长15.7%;人身险业务支付赔款和给付0.40亿元,增长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