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大力加强了对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全年废水排放量2.4万吨,下降4.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8万吨,下降6.3%,废水中氨氮排放量6840吨,下降6.0%;废气中烟尘排放量5.0万吨, 下降4.0%。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15.0万吨, 下降1.7%;全市污水治理设施运转率10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共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8人;道路交通事故1286起,比上年下降13.4%,受伤1201人,比上年下降12.3%,死亡294人,比上年下降10.4%,直接财产损失593.62万元,比上年下降9.41%。 十一、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1%,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为100.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2%,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0%。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价格下降的有:衣着、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7、0.9和2.6个百分点。价格上升的有: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分别上升3.0、0.4、1.6、0.9和7.2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略有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上涨1.5和1.7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557.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65万人,非农业人口155.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05万人,出生率12.7‰;死亡人口2.68万人,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7.9‰。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人数40.2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9.3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242元,分别增长9.0%、23.9%和11.3%;再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全市设立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94处。全年城镇安置就业6.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1.5万人,完成各类就业培训1.6万人次;全年向市外输出劳务人员1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57元,增长13.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29.1元,增长7.3%。其中,食品支出2297.9元,增长6.2%;衣着支出941.0元,增长5.8%;交通和通讯支出902.8元,增长1.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338.4元,增长15.4%;居住支出667.8元,增长12.3%;医疗保健支出435.5元,下降0.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83平方米,增长2.4%。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79.42元,比上年增加 479.57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76.37元,增长8.3%。其中,食品支出753.22元,增长3.1 %;衣着支出104.74元,增长3.7%;居住支出327.15元,增长8.8%;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32.62元,增长12.3%;医疗保健消费支出82.75元,增长19.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00.96元,增长12.1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6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保障对象4.5万人,保障支出金额3268万元,保障粮食570万斤。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0万人,增长7.1%;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4.0亿元,增长8.3%;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5.8万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4.9亿元,分别增长5.3%、13.5%,企业离退休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0%。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6万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664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217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8万人,收缴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金2.26亿元,支付医疗保险费1.76亿元。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床位11387张,增长67.3%。共有社会福利企业39家,安置残疾人员549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