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3 临沂市统计局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围绕年初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认真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认真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1998年,我市国民经济克服各种复杂矛盾和困难,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00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1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3%、43.5%和32.2%,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1997年提高4.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高。市场物价低位平稳运行,后期略有回升,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去年下降2.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调控体系不断完善,调控方式更加灵活。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迈出较大步伐。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81%,县乡企业基本完成了改制工作;以产权转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国有企业抓大扶小、股份制改造以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在全面进行挂帐清审的基础上,加快推行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推进了棉花、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外经贸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教育卫生体制和科技体制等项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人口、环境、资源、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业

1998年,全市各级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以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在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种植业在去冬今春气候异常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粮食生产呈夏减秋增全年略减的趋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10.24万吨,比上年减产3.7%,其中,夏粮总产150.16万吨,减产22.9%;秋粮总产260.08万吨,增产12.6%。在秋粮总产中,玉米105万吨,增长21.3%;地瓜101.5万吨,增长8.6%;稻谷42.5万吨,增长5.3%。在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0.78万吨,增长16.9%;油料总产49.66万吨,增长26.3%;烤烟总产3.75万吨,下降44.2%;瓜菜总产434万吨,下降3.3%;水果总产90.5万吨,增长5%,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1998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36万亩,四旁植树2323万株,新发展经济林25万亩,干果品总产4.2万吨,林木覆盖率达到25%。

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根据抽样调查方法推算,199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45.6万吨,增长11%;奶类产量增长1.6%;禽蛋产量17.9万吨,增长9.9%。年末生猪存栏317.9万头,大牲畜存栏65.5万头,家禽存养量3525.3万只。

渔业生产。全市年末水产养殖面积38.2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4万吨,增长4.9%。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新成效。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3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村用电量11亿千瓦时,下降1.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5.2万吨,增长1.6%。年末耕地面积64.6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5.3万公顷,增长2.9%。全市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6亿元,完成农田水利工程1万多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5平方公里,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84万多亩。全市农村通电、通车、通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有较大提高。1998年底,全市通电的农户达到248.4万户,比重达到99.8%;通汽车村数达到9520个,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数达到9141个,比重由88.6%上升到95.8%;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3488个,比重由33.3%上升到36.5%,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农村土地延长承包期、减轻农民负担和粮食保护价收购等政策得到认真落实,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

1998年,全市工业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实施“抓大扶小”的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在市场约束增强,困难加剧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8%,其中国有工业与去年同期持平,集体工业增长27.84%,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长32.0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减不一。原煤产量下降5.3%,发电量增长45.54%,自来水产量增长3.49%,水泥增长10.94%,烧碱增长5.8%。机械设备类产品也有较大的增长,其中工业锅炉产量增长25.6%,工程机械增长5.69%。支农产品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化肥、农药、配混合饲料产量分别增长53.7%、14.4%和56.9%。

重工业生产增幅快于轻工业,效益好于轻工业。全年新统计口径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5%,高于轻工业1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增长6.6%,高于轻工业2.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3:37调整为60:40。

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优势行业对全市工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998年全市实现利税超过千万元的51家骨干企业共实现利税17.88亿元,占全市新统计口径工业实现利税的78.2%。其中,兰陵企业集团、金锣企业集团、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税均超过亿元。从实现利润看,42家盈利大户全年实现利润9.88亿元,占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的104.8%。

产销基本保持稳定。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和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56%,较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为95.52%,较上年提高0.94个百分点,重工业为95.63%,较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1%,其它类型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93%。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全市新统计口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0%,较上年下降近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4.84亿元,增长11.89%,实现利税22.86亿元,增长5.03%。资产负债率为67.59%,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3%,下降17.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18%,下降0.9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67次,与去年同期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