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3 临沂市统计局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抓住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认真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科教兴市”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开拓,扎实工作,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合

1999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1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8.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60.45亿元,增长12.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2.6%,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5.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略有下降。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强。199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各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全市共有8457个村完成了农村土地延包工作。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农村已组建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千余家,累计拍卖荒山使用权面积66万亩,拍卖、租赁、承包小型水利设施4.2万处,利用股份合作形式新建水利工程3759处。企业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全市乡及乡以上企业改制面已达94%,公司制企业已发展到2172家,有4家股份公司股票分别在深、沪两地证交所上市。通过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全市已累计盘活存量资产54亿元,培植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78家。各项配套改革有新进展。已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大力推进了医疗保险制度、各类中介机构等事业单位的改革和改制工作;科教体制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34.6万户,从业人员86.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10.9%;私营企业达到7520户,从业人员15.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7.6%和13.8%。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合计达到101.9万人。年末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为48.8亿元,净增11.9亿元。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环境、资源、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还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工业企业整体技术和集约化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难度加大;物价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下岗人员增加,再就业压力大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农业

1999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种植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主要农产品获得好收成,是历史上的又一个丰收年。全年粮食总产453.5万吨(90.7亿斤),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夏粮总产177万吨,增长17.9%;秋粮总产276.5万吨,增长6.3%。在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0.5万吨,下降36.5%;油料总产51.6万吨,增长4.0%;水果总产97.7万吨,增长8.0%,瓜菜总产487万吨,增长12.1%。经济作物产值占粮经作物产值比重由上年的53.3%提高到58.8%。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1999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林29388公顷,四旁植树2194万株,新发展经济林22387公顷,新增完善农田林网67577公顷。

受市场变化影响,全市生猪、牛、羊、兔、禽生产增长放慢。据抽样调查推算,1999年全市出栏肉猪404万头,比上年增长7.7%;出售和自宰肉用牛20万头,增长3.4%;肉用羊188万只,增长13.8%;肉类总产量46.69万吨,增长2.3%。年末生猪存栏324万头,增加6万头;大牲畜存栏61.6万头,减少3.9万头;家禽存养3755万只,增加230万只。

渔业生产有新的增长。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5.6万亩,水库网箱养鱼3万箱,稻田养鱼推广面积4000余亩,京沪高速公路沿线开发鱼池面积5021亩。全年水产品产量6.8万吨,增长6.6%。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明显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1999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4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93万千瓦,增长31.0%。农村用电量13.4亿千瓦时,增长21.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5.4万吨,增长0.8%。全市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亿元,完成农田水利工程2.2万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6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9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7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45万亩,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市农村通电、通车、通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有较大提高。1999年底,全市通电的农户达到251万户,基本达到户户通电;通汽车村数达到9534个,比重达到99.8%,通电话村数达到9424万个,比重由上年的95.8%上升到98.7%。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积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市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农村迈进。

工业

1999年,全市工业生产继续围绕“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总体战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施“三六”工程为主线,努力克服市场需求不足,资金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1.33亿元,增长14.27%。其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29.28亿元,增长8.17%;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25.29亿元,增长20.87%;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7.92亿元,增长16.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6.07亿元,增长14.97%;其它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2.76亿元,增长8.66%。大中型工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增加值66.76亿元,增长16.31%。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1999年,全市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5.45%和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