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泰安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函件3159.1万件,增长8.9%;特快专递28.9万件,增长22.5%。全市电信业务总量10.0亿元,增长18.3%;电话交换机容量231.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0.7万户,增加2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9万户,增加12.6万户,电话普及率30部/百人;上网用户20.0万户,增加6.9万户,其中宽带用户1.7万户,增加1.3万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面趋旺。2003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实现零售额64.0亿元,增长15.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高于城镇水平1.3个百分点。

批零业、餐饮业均保持旺销。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9.1%,市场份额达86.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4亿元,增长14.0%。

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消费品市场主导。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05.0亿元,增长22.9%,其总量和增幅均为各种经济类型之首,市场份额达56.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1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23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出口31017万美元,增长36.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2676万美元,增长43.1%,占出口总值比重73.1%;加工贸易出口8227万美元,增长19.9%,占比重26.5%。进口11320万美元,增长52.7%。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进出口总值占全市GDP的5.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71个,合同外资额250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7个,合同外资额21398万美元,增长92.6%。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017万美元,增长114.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255万美元,增长143.9%。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继续扩大。2003年,全市批准对外承包劳务合同157个,合同额43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8%;完成营业额4670万美元,增长41.9%;派出各类劳务和研修生2061人次,下降13.1%;期末在外人数6982人,增长12.7%。

旅游市场迅速回升。春夏之交的“非典”疫情,一度使全市旅游业遭受重创,“非典”过后,旅游市场逐渐恢复生机,下半年呈现强力反弹。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7%;国内旅游收入34亿元,增长2.9%。国际旅游大幅下滑,全年接待境外旅游者3.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5.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55万美元,下降33.6%。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平衡。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7.6亿元,完成预算的103.4%,同口径增长18.8%。其中,各项税收完成17.1亿元,增长14.0%。全市财政总支出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灶内支出35.2亿元,增长12.8%。收支相抵,略有结余,连续第17年实现了收支平衡。

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3.6亿元,比年初增加91.9亿元,增长26.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8.8亿元,增加17.9亿元,增长25.3%;储蓄存款余额289.7亿元,增加42.1亿元,增长17.0%。贷款迅速增长,结构继续改善。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6亿元,增加65.3亿元,增长25.7%。农业贷款余额53.9亿元,增加11.9亿元,增长28.2%;工业贷款余额66.8亿元,增加14.8亿元,增长28.5%,基建贷款余额25.7亿元,增加7.8亿元,增长43.6%。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9.0亿元,增加8.7亿元,增长84.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4.5亿元,增长89.8%。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保险公司已发展至8家,分支机构44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财产险收入2亿元,与上年持平;寿险收入8亿元,增长6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亿元,增长66%。全年赔付额2.1亿元,增长2%。

九、科学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30家,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30家,市级268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4%,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1.8亿元,增长4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6%,提高5.4个百分点。

民营科技加快发展。本年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06家,增长20.5%。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累计1334家,实现产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技工贸总收入过百万元的企业有149家,过千万元48家,过亿元10家,分别比上年增长35.8%、84.6%和42.9%。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年内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6家企业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年申请专利393件,比上年增长15%。累计授权专利2267,增长12.0%。市域内5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科技奖。全年8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4个高新技术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泰城以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为目标,以基础设施配套和园林绿化建设为重点,一线、两湖、三河、十路建设工程和广告牌匾、沿街景观、城市污水“三项治理”全面推进,实现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根本性突破。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37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19.5公顷。公交标准运营车辆325标台;出租车1290辆。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31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能力达8万立方米/日。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3.5亿元,年内新增废水处理能力2.9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58.7万标立方米/时,固体废物处理能力1827吨/日。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84.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4.5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工业废气二氧化硫达标率92.5%,工业废气烟尘达标率93.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9%。泰城大气飘尘年日平均值0.086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59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4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5所,招收本专科学生2万人,在校生6.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3所,在校生6.7万人;普通高中43所,在校生10.8万人;普通初中170所,在校生26.0万人;小学894所,在校生26.9万人;幼儿园666所,在园儿童6.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8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2%;高考录取率69%。本科上线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农村青壮年非文盲率95%,脱盲巩固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