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开发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57.3亿元,增长29.1%。商品房开发和竣工均呈现持续增长势头。全市房地产施工面积862.6万平方米,增长13.2%;房屋竣工面积 163.8万平方米,增长21.8%;商品房销售面积178.9万平方米,增长31.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6.8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7.6%。个人购房比重继续提高,达到92.5%。 五、国内贸易、民营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3亿元,增长18.5%。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1.9亿元,增长19.3%;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9.4亿元,增长15.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3.7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8.8亿元,分别增长16.4%和22.8%。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经济零售额524.0亿元,增长20.1%,所占比重达到88.6%。年末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24处。 民营经济提速增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32.91万户,增长10.6%。其中民营企业2.67万户,增长24.1%;个体工商户30.24万户,增长9.6%。从业人员达到175.5万人,增长14.8%;注册资金480.7亿元,增长23.7%;上交税金104.4亿元,增长31.8%。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旅游业 对外经济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81547万美元,增长20.0%,其中出口181260万美元,增长20.8%,进口100287万美元,增长18.7%。在全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31561万美元,增长7.5%;加工贸易出口37163万美元,增长52.9%。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68个,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41667万美元,增长81.7%。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金额5038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0138万美元。外派劳务3577人次,较上年增长53.5%。 旅游业获得较快发展。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26亿元,增长25%,旅游创汇4938万美元,增长45.1%。接待入境游客15.6万人次,增长22.2%;国内旅游人数1778.4万人次,增长21.9%。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12.9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475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2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23.6公里。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46亿吨,比上年增长4.3%,货物周转量57.52亿吨公里,增长6.2%;客运量5136万人,增长8.6%,客运周转量35.31亿人公里,增长11.8%。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4070万吨,增长41.0%;货物周转量226.4亿吨公里,增长15.9%。 邮电通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162.04万门,下降12.7%。其中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00.63万门,下降11%;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520.06万门,比上年增加145万门。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9.74万户(包含小灵通用户),比上年减少0.7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81.38万户(包含小灵通用户),较上年末增加2.85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88.36万户,减少4.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9.29万户,新增103.1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23.87万户,比上年增加8.83万户;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5.47亿元,增长13.25%。其中电信业务量22.62亿元,增长12.77%,邮政业务量2.85亿元,增长16.79%。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1.2亿元,增长24.1%。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专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45亿元,收入共计146.2亿元。财政支出完成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国税、地税全年实现两税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国税收入116.5亿元,增长24.5%,地税收入81.3亿元,增长23.4%;两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3.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4.6亿元,比年初增加5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57.0亿元,比年初增加97.9亿元。银行现金收入3587.4亿元,增长11.8%;银行现金支出3614.5亿元,增长12.5%。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保险金额2372亿元,增长15.4%。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1795.75亿元,财产险保险金额576.25亿元。全年各类保费收入28.75亿元,增长2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89亿元,增长42.2%;人身险保费收入19.86亿元,增长19.7%。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9.26亿元,增长46.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87亿元,增长21.2%;人身险赔给付金额4.39亿元,增长90.6%。 九、市场物价 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突破年初控价目标。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升3.5%,超过年初3%的目标控制线,是1997年上涨2.6%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食品价格上涨11.7%,是涨价的“龙头”。其中粮食上涨13.0%,肉禽及制品上涨25.0%,蛋类上涨21.9%,鲜菜上涨19.6%。交通通讯价格下降0.2%,家庭设备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3%。 居住类价格上涨3.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了2.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2.9%。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级36项,市级290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60项,有11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申请专利2856项,专利授权258项,11项专利获第九届山东省专利奖。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7项,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207家,市级238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2家。建立4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处。科技企业孵化器8处,孵化面积37万平方米,孵化项目达到500多个。签订技术合同307项,合同金额3.5亿元。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5所,在校生6.68万人(含研究生2037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64所(不含技校),在校生9.71万人;普通高中63所,在校生15.77万人;初中281所,在校生30.02万人;小学1343所,在校生55.84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1.3%,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 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6个,其中纪念馆1个,文物保护机构13个。文化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8种,报纸5种。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4.8%,电视人口覆盖率94.8%,有线电视入户率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