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济宁市统计局

交通运输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12.36亿元,新建改建公路2155.6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7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2.6公里。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35亿吨,比上年增长6.1%,货物周转量51.42亿吨公里,增长8.8%;客运量4672万人,增长3.0%,客运周转量30.95亿人公里,下降1.4%。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1603万吨,增长10.9%;货物周转量108.3亿吨公里,增长14.1%。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82.22万门,增长5.5%;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10.52万门,增长1.0%;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96万门,比去年增加72.49万门。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1.68万户,比上年增9.49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6.43万户,较上年末减少1.23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5.25万户,增加4.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6.65万户,新增21.62万户。增长18.8%。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82亿元,增长15.1%。其中电信业务量19.17亿元,增长15.3%,邮政业务量2.65亿元,增长13.5%。

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涨幅低于上年。市区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0%。食品价格上涨3.1%,其中粮食下降0.2%,肉禽及制品上涨3.8%,蛋上涨1.9%,鲜菜上升14.0%,交通通讯价格基本持平,家庭设备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9%,居住价格上涨1.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0.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4.3%。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8亿元,增长16.1%。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1亿元,增长17.5%;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7亿元,增长11.9%。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2.2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0.4亿元,分别增长14.6%和27.6%。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40.9亿元,增长18.2%,所占比重达到79%。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6处。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05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26.2万户,增长17.9%。其中民营企业1.8万户,增长22.2%;个体工商户24.4万户,增长17.6%。从业人员达到127.2万人,增长15.3%;注册资金252.6亿元,增长16.4%;上交税金54.7亿元,增长37.1%。

财政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6.5亿元,增长23.0%。财政支出完成8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金融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9.57亿元,比年初增加145.6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5.17亿元,比年初增加77.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94.28亿元。银行现金收入2782.53亿元,增长12.4%;银行现金支出2815.59亿元,增长12.9%;全年货币净投放33.06亿元,比上年增加15.54亿元。

保险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保险金额1367.52亿元,增长13.1%。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为337.58亿元,财产险保险金额1029.54亿元。全年各类保费收入20.03亿元,增长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42亿元,增长12.3%;人身险保费收入14.6亿元,增长4.5%。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4.30亿元,增长9.1%。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28亿元,增长11.4%;人身险赔给付金额1.02亿元,增长2.5%。

二、改革开放

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对外经济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6766万美元,增长29.3%。其中,出口116360万美元,增长41.1%,进口70406万美元,增长13.6%。在全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91249万美元,增长43.2%;加工贸易出口25102万美元,增长35.1%。全年新签对外劳务合同4项,合同金额1930万美元,外派劳务1765人次,较上年增长20%。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扩资项目161个,合同利用外资12.78亿美元,增长45.9%,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2.48亿美元,增长68.4%。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接待境外旅游者20.16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游客10.4万人次,同比增长33.3%。国内旅游人数1214.37万人次,增长19.5%,国内旅游收入78.73亿元,增长28.4%。全年旅游社会总收入81.5亿元,增长30%。旅游创汇3417万美元,增长37.8%。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省级83项,市级296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63项,有10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8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申请专利1022项,专利授权347项。6项专利获第八届山东省专利奖。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9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164家,市级14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00家。建立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18处。科技企业孵化器7处,孵化面积32万平方米,孵化项目达到410多个。签订技术合同301项,合同金额4.9亿元。

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7所,在校学生5.37万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96万人;普通中学402所,在校学生54.80万人;职业中学32所,在校学生5.47万人;小学1457所,在校学生55.09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达10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57.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所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5个,纪念馆3个,文物保护机构22个。文化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14种,报纸5种。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3.5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3.34%,电视人口覆盖率92.67%。

卫生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184个,其中,医院101个,卫生院14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7个,疾病防控中心15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高等医学院校1个,中等医药教育机构7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3098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878人。医疗床位19777张。农村村级医疗点5170处,占行政村的88.3%,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3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