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济宁市统计局

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20.6亿元。济宁市区建成面积达到51.56平方公里。市区绿化工程完成建设投资13642万元,绿化面积达到1937.31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9.66平方米;明亮工程完成投资415万元,安装和改造17条道路的路灯共计7708盏;清洁工程完成投资2256万元。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6100万元。济宁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58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用气普及率达到98.6%,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92万平方米,新增142万平方米。新增公交车辆99辆,增加延伸线路8条。济宁市区年内新修道路19条,维修27条,全年新增道路37.38公里,面积153.81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达到572.81公里,排水管道长度为447.31公里。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13.06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环保投资9.38亿元,“三同时”环保投资2.1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1.28亿元,微山湖湿地生态建设及塌陷地复垦投资0.33亿元。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率及执行合格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治理项目48个,关停污染重、能耗高、浪费资源的企业2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市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各主要河流、湖库COD浓度较上年下降22%,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大气污染指数为74,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35天,比上年增加55天。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802.2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10.9万人,女性人口391.39万人;农业人口563.06万人,非农业人口239.2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11.27‰;死亡人口4.25万人,死亡率为5.31‰;全年净增加人口3.4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96‰。

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全年人均总收入10254.27元,增长14.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9502.21元,比上年增加1192.37元,增长14.3%;人均消费支出6024.49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48.2元,比上年增加470.1元,增长14.8%;人均生活费支出2232.9元,增长19.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4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稳定,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55.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万人,下降1.4%。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5.63亿元,增长13.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08元,增长13.5%。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44.78万人,离退休人员9.9万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6.29亿元,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全市参加企业失业保险职工59.48万人,全年底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保险职工19.7万人。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10.08万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3.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2.08万户、5.44万人,发放低保金3932.4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49万户、3.7万人,发放求助金666.6万元;供养农村五保2.28万人,年投入供养资金3368万元。年末全市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型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1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0.9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39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6亿元,接受社会捐赠1405.7万元。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为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和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