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邮政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3亿元,增长25%,信函3468万件,包裹35.7万件,国内特快专递85万件, 国际特快专递2.8万件,报纸1.4亿份,杂志613万份,邮政储蓄余额达到45.7亿元。 电信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91亿元,增长26%;电话放号38.8万户,达到103.8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56.8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3部/百人;上网用户新增11.43万户,累计达12.98万户。综合通信能力长足发展。全市新增长途电路11405条,达到21879条;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38万门,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度达6968公里;3个县市区建成电话县,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稳中趋旺。200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零售额实现138.8亿元,增长6.4%,县以下农村零售额实现121.2亿元,增长5.8%。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额48.4亿元,增长7.2%,个体经济零售额123.8亿元,增长6.4%,私营经济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6.3亿元,增长9.9%;餐饮业零售额24.6亿元,增长9.2%,制造业零售额26.7亿元,下降20%。 集市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1367处,增加40处。其中消费品市场1307处,生产资料市场60处。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75.2亿元,增长6.2%,其中城市市场增长8.7%,农村市场增长2.8%。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外贸出口大幅增长。2000年,全市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好转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外贸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72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进口37827万美元,增长52%,出口99413万美元,增长39.6%。其中自营出口55243万美元,增长28.5%;三资企业出口44170万美元,增长56.5%。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9360万美元,增长47.8%;加工贸易出口40053万美元,增长27.7%。出口产品结构趋向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71090万美元,增长39.9%,其中机电产品7733万美元,增长34.3%,农副产品出口达到28323万美元,增长37%。按出口国别分,对日本出口46951万美元,增长50.2%,对美国出口10445万美元,增长44.4%,对韩国出口7731万美元,增长43.2%。全市共有266家内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其中私营企业24家;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4家,其中高密毛巾厂5826万美元,晨鸣集团公司5647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18项,合同外资额3.15亿美元,增长153.2%;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增长20.8%。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发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482万美元,外派劳务1425人,分别增长10.3%和3.6%,兴办境外企业5家,新批外商驻潍机构3家。 对外交往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0年,全市共接待境外宾客24098人次,增长12.2%,创汇589万美元,增长11.5%。国内旅游发展较快,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58万人次,旅游收入26.1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5.5%。 八、财政金融 200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7.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9%,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4.3亿元,增长12.6%,上交中央“两税”23.4亿元,下降2.4%。财政支出完成39.9亿元,增长9.1%。全市已连续14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地方财政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3.3%,营业税增长15.7%,企业所得税增长31%,个人所得税增长13.5%。 金融业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2000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货币信贷政策,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加大信贷投放,改善金融服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0.6亿元,比年初增加65.2亿元,比上年多增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24.45亿元,比年初增加37.2亿元,比上年少增5.3亿元。贷款投放均衡,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支持了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改制、农业和企业技术改造。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贷款余额达到4.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7.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年初增加44.4亿元,同比多增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28.2亿元,比年初增加32.6亿元,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42.4亿元,增加9亿元,中长期贷款39.8亿元,增加4.3亿元,。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11.8亿元,比上年少回笼8.4亿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实力有了较大提高,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2000年全市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91项,其中有1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7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进步奖26项,授予市科技进步奖102。 科技计划实施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实施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项目134项,其中争取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4项,落实科技无偿资金2246万余,争取科技贷款额度1.5亿元。市级科技三项经费达到670万元,增长6.7%。 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全市共实施国际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5项;认定技术合同1146项,合同金额1.64亿元,技术交易额9600万元;专利申请量1070;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3家,培植高新技术生长点25处,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已达400多种,年产值70亿元;全市各类科技机构累计发展到1250处,其中国有独立机构25处,高等院校机构47处,厂办机构170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新的进展。全区累计引进项目133项,总投资32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50个,在建、待建项目64个;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9个,高科技项目18个。全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新批准成立三资企业15家,实际利用外资1016万美元,新批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33家。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亿元,技工贸总收入41亿元,财政收入6876万元。 海洋化工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外贸出口36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4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5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2亿元。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4亿元,销售收入25.1亿元,利税3亿元。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年内新批建设项目20个,投资1.1亿元。其中友谊造纸厂投资2900万元的技改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润达汽车销售公司项目,华裕公司投资853万元的冷库项目等当年开工。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财政收入51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