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13.86亿元,增长2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95亿元,增长18.0%。地方财政支出89.72亿元,增长17.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2.78亿元,比年初增加188.3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43.59亿元,比年初增加26.8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54.07亿元,比年初增加113.3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5.87亿元,比年初增加100.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56.70亿元,比年初增加49.00亿元;中长期贷款205.74亿元,比年初增加36.35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1.49亿元,增长13.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29亿元,增长7.7%;人寿险保费收入23.20亿元,增长16.1%。全年赔款支出5.52亿元,增长15.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67亿元,增长14.3%;人寿险赔款支出0.85亿元,增长19.4%。 七、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50186人,增长12.5%;普通中学104所,在校学生114968人,下降1.0%;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他学院(校)附设中专部5处,在校学生23226人,增长1.5%;小学185所,在校学生145077人,下降0.1%;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411人,增长10.5%;幼儿园524所,在园幼儿59711人,增长5.3%。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2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7项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4项产品列入省自主创新产品目录,48项产品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2150份,成交额12.17亿元,增长15%。专利申请量2944件,授权专利量1836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12.26亿元,增长3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2%,比年初提高0.5个百分点。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32个。广播电台5个,广播发射台6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台6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不含油田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7.2万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工作实现新发展,参加全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得22金、14银、15铜的好成绩;推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东营赛区筹备工作;成功举办东营市第八届运动会及第一届黄河口马拉松全国邀请赛;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7000万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775家,其中医院69家,卫生院3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家,卫生监督机构6家。卫生机构床位9972张,其中医院7903张,卫生院1522张,妇幼保健机构150张。卫生技术人员10922人,其中医院7603人,卫生院1633人,其中执业医师3898人,执业助理医师693人,注册护士3857人,乡村医生卫生员2239人。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黄河水城”建设顺利实施。实施明泓闸至黄河路段、东二路至东四路段岸线建设及东二路至登州路段综合治理任务,全长10527米,完成投资7920万元。明潭公园工程,占地34.93公顷,完成投资4980万元。秋月湖公园工程,占地57公顷,一期完成投资1000万元。老广蒲河截污导污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东城污水管线改线工程,完成投资2700万元。实施了西城交通环境整治项目。实施了云门山路(南一路—南二路)、庐山路(北一路—北二路)、庐山路泵站及管线配套、锦华西区配套、黄河路西延(西四路以西247米)等工程。国家环保模范城复审项目进展顺利。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垃圾处理场整治扩建工程完成投资2700万元。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9项,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26170万元,全市建成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26.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1个,面积89.6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0%。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062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592亿标立方米;工业粉尘排放量2600吨。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小幅增长。据1%人口抽样数据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0.48万人,增加1.39万人。城镇化率为57.77%,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数为58.44万户,人口为183.97万人,增长0.5%,其中:男性人口93.05万人,女性人口90.9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59‰、死亡率4.86‰、自然增长率3.73‰;合法生育率为98.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7元,增长15.0%。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416元,增长14.2%,其中食品支出3596元,增长21.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0%,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2.9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6660元,增长13.5%。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4160元,增长7.2%,其中食品支出1581元,增长10.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3.5平方米。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6.83万人,增长4.1%;平均工资33145元,增长10%,其中地方27661元,增长7.0%。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8%。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参保率达到90%。建立了物价上涨与提高保障标准联动机制,实行城乡低保人员生活补贴,增加了困难群体冬季供暖补贴;提高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残疾人救助等补助标准。扎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新建农村安居房685户,落实廉租房200套,建成经济适用房2436套。 十一、其他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随着各项调控物价政策的出台,粮油肉菜等农产品价格逐步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快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同比涨幅依次为7.4%、6.4%、6.3%、5.7%、4.0%、3.9%、3.5%、2.5%、2.3%、1.0%、0.1%、-0.8%,走出了一条前高后低的曲线,12月份价格为负增长,降至全年最低水平。全年消费价格累计涨幅达到3.5%,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累计涨幅分别回落1.0、2.1和3.2个百分点。 名牌战略和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山东名牌产品88个,其中新增16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1个,其中新增4个。黄河口文蛤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评审会评审,称为我市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河口大闸蟹地理标志保护已经国家质检总局受理并公示。共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34项、地方标准2项、农业地方规范14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