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1992年,外贸部门出口商品收购额达3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5%,&127;其中粮油类增长87.5%,食品类增长66.0%,抽纱类增长3339.7%,畜产品类下降49.&127;28%。 利用外资取重大进展。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1项,全同利用外资金额48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倍,实际利用外资319万美元,增长3.8倍。到1992年末,我市已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90项。 金融保险 财政预算执行较好。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336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工商税收29654万元,增长9.7%;地方财政支出4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增长14.2%,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38.0%。 金融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12994万元,比年初增加65225万元,增长18.8%,年末各项货款余额532336万元,比年初增加69791万元,增长15.2%。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共承担各类保险总额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全年保费收入11246万元,比上年增加79.5%,各种理赔12588万元,增长230.5%。 科技 全市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92项,其中有2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科技进步奖22项,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奖35项。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设计的“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获得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的殊荣。全市受理专利申请128项,比91年增长52.3%。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92年全市科研与开发经费投入6996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1%。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全市各类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130家,从业人员3401人,其中科技人员占60%以上,注册资金达到2347万元,签订技术合同300份,技术成交额2500万元,比91年增长2倍多。 群众性科技活动发展较快。全市已有各类学会14个,会员1056人;厂矿科协4个,会员255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59个,会员4770个。评选出市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64篇。 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2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57人,在校学生7000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500人,毕业生1478人,在校学生485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6187人,小学在校学生149405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 1992年末,全市有电影放映单位28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3座。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1992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1个,其中医院80处,门诊部239处,卫生防疫站7处,妇幼保健站6处。拥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168,其中医生2920人,拥有医疗床位4777张,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2年,全市运动员获得省级以上奖牌27枚,&127;其中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11枚。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人民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 据城乡居民抽样调查:1992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29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5元,比上年减少56元。 1992年末,每户城乡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如下: 城 镇 农 村 电视机(部) 112 83 其中:彩电 96 8 电冰箱(台) 96 洗衣机(台) 83 11 收录机(台) 87 17 电风扇(台) 207 94 照相机(架) 44 0.4 摩托车(辆) 1 4 居民储蓄增长速度较快。到199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达到238381万元,较年初增加43627万元,增长22.0%;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198192万元,较年初增加41529万元,增长26.0%;增长农村居民储蓄存款40189万元,较年初增加2098万元,增长5.5% 1992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2平方米。 城镇就业继续增加。1992年末全市职工人数达到35953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263649人,集体所有制职工95815人。全部职工工资总额107676.8万元,&127;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3045元/人,比上年增长1.1%。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达到26851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到1992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55所,床位1019张,收养1091人。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废人就业1305人。 人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199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07%,死亡率为5.53%,&127;自然增长为8.54%。年末全市总人口1604704人,比上年末增加19487人。其国非农业人口382289人。 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4.85%,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 注:1、公报所列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物价指数是以上年价格为100计算的。 3、全部指标除注名外,均包括油田和石油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