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东营市统计局

东营市统计局

2003年3月15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和国内需求稳定增长的战略机遇,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全市社会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17.37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9.97亿元,增长1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966元,增长10.5%,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74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6.4∶80.8∶12.8调整为6.1∶77.2∶16.7。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地方国内生产总值24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种植面积调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调减32.14万亩;蔬菜面积稳定,突出“绿色+科技”这一特点,种植面积达50.77万亩,建成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1∶49调整为48∶52。优质、特色种植和养殖农产品比重上升,蔬菜、林果、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步伐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7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5家,过5000万元的8家,大王农茂集团等7家龙头企业成为省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培育成绩显著。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受播种面积调减的影响,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产量76.59万吨,比上年下降8.9%。其中夏粮产量35.01万吨,比上年下降11.7%;秋粮产量41.58万吨,比上年下降6.4%;油料产量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5.4%。全年棉花产量4.8万吨,比上年增长4.8%。蔬菜、林果在品种结构调整优化中继续呈现较快增长。蔬菜总产量193.1万吨,比上年增长5.5%。水果产量6.85万吨,比上年增长2.8%。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2%。全市造林面积6054公顷,比上年减少218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4.0%。畜牧、水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11.68万吨,比上年增长12.1%;奶类产量2.01万吨,增长88.3%;禽蛋产量8.55万吨,增长11.5%。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6.6%;其中海产品23.8万吨,增长8.0%;淡水产品7.2万吨,增长2.0%。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244台,增长35%;小型拖拉机9万台,增长9.9%。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6.85万千瓦,增长3.9%。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0.59万吨,增长10.6%。农村用电量3.16亿千瓦小时,增长14.7%;有效灌溉面积144.2千公顷,增长1.6%。

工业

工业生产速度持续保持在高位运行,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7.2亿元,增长16.8%,增幅高于上年7.7个百分点,总量规模居全省第3位。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增幅高于上年7.9个百分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企业完成5.9亿元,比上年下降32.6%;集体企业完成5.0亿元,下降0.7%;股份制企业完成311.7亿元,增长24.1%;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2.6亿元,下降3.0%;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1.4亿元,下降2.5%;私营企业完成0.7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增加值275.5亿元,比上年下降0.2%;大中型工业增加值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加值23.1亿元,重工业增加值304.1亿元,分别增长33.7%和11.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实现利税176.6亿元,比上年下降16.8%;实现利润126.9亿元,比上年下降18.7%;与上半年相比,降幅分别减少12.1个百分点和15.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利润总额一直稳居全省第一。由于受原油价格同比下降的影响,胜利油田效益下滑,全年完成销售收入345.4亿元、实现利税148.5亿元、利润108.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5%、21.7%和23.6%。地方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20.3亿元、利税28.1亿元、利润1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8%、23.5%和29.0%。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工业产销率99.3%,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其中胜利油田产销率100.2%,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地方工业产销率97.8%,同比提高0.3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整体处于较高水平。限额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25.4%;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3.8%;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37.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0.6%;全员劳动生产率100349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为4次;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3.8%。各项指标均是全省最好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市继续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地方完成投资124.06亿元,增长45.0%,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19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地方完成80.72亿元,增长72.4%;基本建设投资83.55亿元,增长14.4%;更新改造投资93.50亿元,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项目366个,施工项目477个,竣工项目302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272.26亿元,增长35.0%。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63.3%,新增固定资产132.0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1.4%。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路网改建工程按期完成,共有南二路等七条主要交通干道改建,总计113.2公里,已全部竣工通车。实施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94亿元,杨家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建成投用。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麻湾灌区节水工程、利津金海织布、东营市经济实用房、胜利电厂二期工程等进展顺利,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等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