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99.4%;其中住宅投资7.19亿元,增长97.1%。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208.93万平方米,增长109.2%;竣工面积101.53万平方米,增长90.0%。商品房屋销售额8.93亿元,增长91.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投资口径)增加值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资质五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74.5亿元,增长17.8%;房屋施工面积316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房屋竣工面积192万平方米,增长7.9%。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80378元/人,增长20.6%。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增长。年末拥有机动车26万辆,其中汽车7.4万辆。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年末等级公路总里程4507.7公里,比上年新增14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2.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6.9公里/百平方公里,共完成公路改建工作量4.98亿元。客货运输稳定发展。全社会客运量达2341万人,增长5.6%,其中营业性687万人,增长1.0%;旅客周转量140868万人公里,增长5.3%,其中营业性89147万人公里,增长1.5%。全社会货运总量4237万吨,增长6.0%,其中营业性2567万吨,增长30.1%;货运周转量445159万吨公里,增长11.5%,其中营业性280043万吨公里,增长21.8%。 邮政电信业平稳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80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0.33亿元。年末电话用户42万户,增长10.8%。其中市话年末用户20万户,增长8.2%;农话年末用户22万户,增长13.2%,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3.6部。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公众多媒体网络、数据通信等新兴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49.7万户,当年增加11.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6.7万户,当年增加2.4万户。 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强了消费信心,促进了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和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城市零售额完成50.4亿元,县及县以下完成34.0亿元,分别增长8.4%和16.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9.4亿元,增长9.4%;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36.4亿元,增长18.9%;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8.5亿元,增长18.8%;其他经济零售额30.1亿元,增长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8亿元,增长11.1%;餐饮业零售额11.9亿元,增长17.6%;其他行业零售额22.7亿元,增长9.7%。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新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大商场、大市场的主导作用日趋增强。仓储式商店、连锁店、超级市场等新的经营业态蓬勃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年末全市城乡市场成交额51.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市24.6亿元,增长6.5%;农村26.5亿元,增长16.3%。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6个。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19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高出全省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9596万美元,增长63%,高出全省47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进口22316万美元,增长25%,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7280万美元。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8个,实际利用外资10102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1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18份,合同额19768万美元,增长93.3%;完成营业额7521万美元,增长36.8%。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124家,比上年增加56家,其中出口企业68家,比上年增加22家;出口过百万美元的企业28家,比上年增加9家。集体、民营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实现出口208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4%。 市场物价 2002年,市区市场物价运行呈下降态势。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99.1,比上年下降0.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5%;消费品价格下降1.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6.6,比上年下降3.4%。商品零售价格从1998年开始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 从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来看,价格呈上升趋势的有三类,其中居住价格上升6.5%,交通和通讯价格上升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升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基本持平。价格呈下降趋势的有四类,降幅最大的衣着类为6.9%;其次是烟酒及用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类,分别下降了2.5%和2.1%;食品类下降1.7%。 列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统计的十四大类商品中,价格呈上升趋势的有二类,分别是首饰类和燃料类,但升幅不大;基本持平的有三类;呈下降趋势的有九类,降幅最大的是服装鞋帽、中西药品和家用电器类,分别比上年下降11.6%、4.7%和4.2%。 工业品价格总水平进入上升通道。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增长7.02%。其中轻工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5%,重工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8.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3.5%。 财政、金融、保险 2002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全力组织收入,严格依法治税,深化完善财政改革,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与管理,连续十八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7.73亿元,比上年下降4.3%。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8.68亿元,完成预算的101.3%,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9.7%。从收入结构看,与生产流通直接相关的增值税(25%部分)、营业税分别增长19.9%和37.9%;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超额完成了中央核定的收入基数。从各县区情况看,财政收入平均增长39.5%,有三个县区收入增幅超过40%。全市财政支出22.57亿元,完成预算的118.6%,同比增长7.2%。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政法系统的重点投入,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及政法系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3.7%、39.0%和19.5%;切实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辅助力度,抚恤救济费、社会保障支出883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 金融运行健康有序,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增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98.1亿元和216.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2.7%和30.0%;外汇存、贷款余额8096万美元和3050万美元,分别增长30.1%和9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40.2亿元,较年初增加33.2亿元,全市人均储蓄余额13692元,比上年增加1720元。金融对全市工业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工业类贷款余额61.1亿元,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余额10.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1.2%、101.9%和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