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东营市统计局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市新增治污设施50套,完成投资1.5亿元,COD排放量为3.6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0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0%。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96万吨,比上年减少0.06万吨;烟尘排放量1.20万吨,比上年减少0.0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320吨,比上年减少20吨。全年空气质量良好。

全市城市燃气普及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城市环境噪音年均值控制在54.8dB(A),城市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控制在67.5dB(A)。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15.7%。

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4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完成率达到95%以上;取得科技成果92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1项,评出市科技进步奖48项;申请专利401项,获得授权367项,已实施213项;转化高新技术成果68项,开发新产品58个,可实现新增产值46.8亿元,利税10.2亿元;培植省高新技术企业43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方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2%。

技术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718家,民营科技企业586家,从业人员1.6万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亿元;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76份,合同成交额2.4亿元,经济技术活动范围广泛覆盖机械、电子、化工、计算机、能源和环保等领域。

基层科技体系更加健全。全市选聘科技副县区长5人,科技副乡镇长47人,科技村委会副主任954人;成立科技机构117家,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456个,专职推广人员达4323人。

群众性科技活动活跃。全市共建立农业技术学会、协会等145个;36个乡镇建立起乡镇农民科技文化学校,农民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标准、测绘、气象、地震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东营电大、东营财校、东营农校和师范学校实质性合并的基础上,成立涵盖理、工、文史等7个学科20多个专业的全日制专科学校--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5542人,在校生13271人。全市有小学322所,招生18936人,在校生113068人,男女生比率为51.89∶48.11,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9%,专任教师699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17%;普通初中100所,招生31280人,在校生113332人,男女生比例为52.94∶47.06,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54%;普通高中23所,招生9681人,在校生26216人,男女生比例为57.02∶42.98,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0.05%;普通中专学校4所,高职学院中专部一处,招生997人,在校生5459人;职业高中6所,招生2784人,毕业生281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招生1763人,在校生3569人;幼儿园860所,在园幼儿47760人,教职工3903人,专任教师2204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3.65%。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99个,拥有病床724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才6269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先后实行了“病人选医生”制度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7家医院实行了药品招标采购。全面实施“十乡百村”利民工程,建成农村卫生示范乡镇12处,全科医疗站102个,新迁建、改扩建6处乡镇卫生院。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建成市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49处,全市医疗机构的产科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建成省级卫生先进单位8个,市级卫生乡镇1个,市级卫生村10个。完成乡村医生知识更新培训828人,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56人,住院医师培训232人,全年完成科研成果12项。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大型现代吕剧《老乐醉酒》被评为山东省第六届“五个一”精品工程戏曲精品奖。“七一”期间,市艺术团应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赴香港参加了海峡两岸四地庆祝香港回归四周年文艺汇演获得圆满成功。市艺术团大型综合晚会获山东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剧目三等奖和3个单项二等奖,3个单项三等奖。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组织文艺汇演21场,放映电影88场。新世纪广场被评为第三届全省十大文化广场。

新闻出版工作再创佳绩。《东营日报》宣传质量有了提高。在两年一度的全省报纸质量评估中,《东营日报》被评为优秀级报纸,连续四年保持了优秀级报纸的地位。2001年,东营日报社先后有100余件好新闻、好版面、好论文、好专栏、好照片等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奖。其中,连续报道《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获山东省新闻精品;通讯《登高才能望远》、消息《县长下海加盟私企》两件作品荣获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另有10件分获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和奖次均为历年之最;在第11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0年全国新闻摄影年赛中,东营日报选送的新闻照片《走出大三峡,落户黄河口》获经济新闻类银奖。市外宣传、对外宣传工作再上新水平。全年用稿340件,特别是“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招商引资的宣传,实现了大的突破,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均有文章采用。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绩。2001年市电台在省台发稿3070条,在中央台播发稿件14条,在省台《早新闻》节目中播发头条9个,系列报道2组,广播连续剧《魂牵梦绕黄河口》、录音通讯《血脉相连大河情》、纪录片《再安新家》和《火种》等四部作品,入选全省精品工程。市电视台在省台发稿471条,在中央台发稿21条,在省台《全省新闻联播》节目中发稿195条(其中头条12个,提要26个),在《关注》、《乡村季风》、《渤海潮》等节目中播发专题40个。在全国城市台电视文艺评选中,电视散文《琴音》和音乐电视《苦菜花、荠菜花》双双荣获银奖。

农村有线电视分配网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全市36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1254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占全市行政村的70.1%,实现了年初确定的100%的乡镇和70%的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

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成功承办了全省青少年手球锦标赛,我市男、女手球队在这次比赛中分别取得第二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共向省体育局注册参加省级以上比赛14个项目的运动员91人,在山东省越野长跑、竞走、篮球、乒乓球、男子举重、田径、武术(套路散手)等锦标赛中取得了1枚金牌,1枚银牌,3个第四名的好成绩。8月中旬成功举办了东营市第一届武术散打锦标赛。

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略增,消费不足。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油田和地方企业职工奖金减少、非工资性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仍达到8847元,比上年增长2.9%。居民消费乏力,支出减少。全年人均消费支出6344元,比上年下降9.3%。人均食品支出1829.9元,增长0.2%,其中粮食支出126.9元,降低1.2%;肉禽及其制品支出280.0元,降低2.6%;蛋类支出41.6元,降低6.9%;水产品支出69.4元,降低7.8%;菜类支出147.1元,降低4.3%。衣着消费支出1319.6元,增长1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72.3元,降低58.9%。医疗保健支出247.2元,降低27.6%。交通通讯支出400.8元,降低0.3%。娱乐、教育、文化支出1125.6元,增长8.2%。居住支出358.6元,降低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