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2245项,成交额9.14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7016件,授权专利3595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在校学生25.4万人,增长3.8%。中等学校414所,其中,普通中学311所,在校学生36.04万人,下降1.3%;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03所,在校学生19.81万人,增长4.8%。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1.2%。共有小学980所,在校学生48.48万人,增长0.2%。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1处。其中,影剧院32处,文化馆(站)175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6.46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90.1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936万册,出版报纸63155万份。全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482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26项。全市共有档案馆13处。 卫生保健服务系统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847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48处,卫生防疫机构20处,妇幼保健机构10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963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其中,医生1.6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2.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7万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96枚,银牌140枚,铜牌145枚。共打破全国纪录1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7个,队员126人。重点体校13所,学员1964人,业余体校5所,学员3430人。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88.07万吨,增长1.9%。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2.81亿吨,增长5.6%,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1亿吨和1.7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08.54万户,增长3.3%。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8.43万吨,下降13.1%;供应煤制气总量9516万立方米,下降3.1%;供应天然气总量17435.5万立方米,增长25.7%。城市气化率达到100%。 全社会用电量236.42亿千瓦时,增长9.78%。其中,工业用电158.32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7.4亿千瓦时,分别增长9.99%和7.27%。全年新增供热面积501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3950万平方米,增长14.6%。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193条,增长1.1%。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4467辆,增长7.3%。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151辆,增长0.1%。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213公里,扩建、翻建道路116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4123.5公里。2007年全面实施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工程,通达率达到了92.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3.7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95平方米,增长0.4%。廉租房新开工面积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24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8万平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优良率91.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4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2分贝。市区共植树150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01%。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939公顷,增长1.6%;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83公顷,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2.19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数量47个。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2007年,压缩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闭化工生产企业2家;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5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5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进66个单位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7.99万人,净增人口86098人,增长1.15%。其中,市区275.55万人,增长1.68%;五市(县级)482.44万人,增长0.85%。全年新出生人口76507人,出生率为10.15‰;死亡人口47612人,死亡率为6.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6元,增长16.5%;人均消费支出13376元,增长12.0%;城市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7.0%。农民人均纯收入7477元,增长14.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36元,增长12.7%;农村恩格尔系数37.2%。全市社会职工平均工资21074元,增长15.6%;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419元,增长15.3%。 就业局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46.8万人,增长4.9%。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共安排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7.03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3%,下降0.2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6.5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10.25万人,增长10.4%。2007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9293张,收养12810人。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04%和19.94%,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6%和19.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2%。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系集团口径。 4、规模以上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 5、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包括小灵通容量。 6、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各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单位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单位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