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岛市统计局 (2008年2月3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786.52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59亿元,下降2.6%,第二产业增加值1953.55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629.38亿元,增长18.8%。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7:52.3:42.0调整为5.4:51.6:43.0。 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070.5亿元,增长3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2.58亿元,增长2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1.18亿元,增长35.6%。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577.09亿元,增长16.7%;地税税收收入182.27亿元,增长27.7%。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到154.01,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60.18。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5,比上年上升4.5%,其中,食品上升11.6%,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升4.0%、1.6%、1.6%、0.9%、2.6%,衣着、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6%、0.5%。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1.5,上升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6.69,上升6.69%。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6.5,上升6.5%;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8.3,上升8.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波动对居民生活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对外经贸和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较大,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和能源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2007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投入,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 粮食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56万公顷,下降4.5%,总产量达到300.74万吨,下降1%。2007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1.31万公顷,增长0.1%。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300.74万吨 -1 其中:小麦 139.56万吨 -9.9 玉米 149.73万吨 9.1 花生 49.6万吨 5.1 蔬菜(不含果用瓜) 615.75万吨 1.8 水果 79.39万吨 -4.1
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68.25万吨 3.0 其中:猪肉 27.11万吨 -1.4 牛、羊奶 45.99万吨 2.6 禽蛋 32.01万吨 -4.5
渔业生产产量下降。水产品总产量120.52万吨,下降3.6%,其中,捕捞产量37.51万吨,下降3.3%;养殖产量83.01万吨,下降3.7%。海、淡水养殖面积5.84万公顷,下降5.8%。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市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85.31亿元,增长16.6%。辖区内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96.81亿元,增长21.3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39.57亿元,增长21.1%;集体企业完成110.97亿元,增长8.6%;股份制企业完成733.32亿元,增长23.3%;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623.04亿元,增长26.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93.32亿元,增长54.8%。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801.39亿元,重工业增加值895.42亿元,分别增长15.75%和26.89%,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7.2:52.8。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纱 4.79万吨 -6.05 布 4.43亿米 -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