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青岛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

2006年,消费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006.67亿元,增长16.3%。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784.86亿元,增长17.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1.81亿元,增长12.2%。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餐饮、汽车等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8.39亿元,增长21.9%;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达到82.92亿元,增长26.7%。

七、对外经济

2006年,对外贸易在较高平台上保持较快增势。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1.16亿美元,增长18.5%;其中,出口额234.66亿美元,增长20.8%,进口额156.5亿美元,增长15.1%。青岛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5.57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额216.45亿美元,进口额149.12亿美元,分别增长23.1%和15.9%。外商投资企业是全市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额130.32亿美元,增长21.5%,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60.2%。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801.92亿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额449.57亿美元,进口额352.35亿美元,分别增长13.5%和18.5%。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397个,下降44.8%,合同外资31.17亿美元,下降67.3%;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6.58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4.47亿美元,增长59.1%,营业额4.09亿美元,增长49.8%;共外派人员5290人次,下降17%。

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6年全市引进内资318.5亿元,增长23.1%。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加快发展。2006年,我市引进各类金融机构7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401.54亿元,比年初增加553.24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245.36亿元,比年初增加549.0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本外币储蓄达1636.34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567.62亿元,比年初增加224.84亿元。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801.40亿元,比年初增加573.2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 2577.94亿元,比年初增加543.26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1196.42亿元,比年初增加213.1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077.55亿元,比年初增加272.01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金额11939.69亿元,增长30.2%,实现保费收入60.51亿元,增长22.1%,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9.92亿元,增长24.7%;人身保费收入40.59亿元,增长20.8%。赔款支出金额19.4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 11.52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7.9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成果显著。初步统计,2006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4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自然科学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85项,其中,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自然科学奖5项,技术发明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74项,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1707项,成交额6.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7831件,授权专利3124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在校学生24.5万人,增长10.4%。中等学校398所,其中,普通中学316所,在校学生36.52万人,下降6.6%;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82所,在校学生18.91万人,增长6.2%。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 58.5%。共有小学991所,在校学生48.39万人,增长0.9%。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46处。其中,影剧院28处,文化馆(站)218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4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 201.6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5.64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746万册,出版报纸56656万份。全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375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55项。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836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32处,卫生防疫机构20处,妇幼保健机构10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632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其中,医生1.6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2.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7万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52枚,银牌206枚,铜牌171枚。共打破全省纪录5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7个,队员107人。重点体校13所,学员2374人,业余体校5所,学员7960人。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91.9万吨,增长1%。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2.89亿吨,增长2%,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24亿吨和1.62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02.9万户,下降6%。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9.6万吨,增长23%;供应煤制气总量9821万立方米,下降41%;供应天然气总量12761万立方米,增长71%。城市气化率达到100%。

全社会用电量215.4亿千瓦时,增长11.11%。其中,工业用电143.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8.4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2.23%和15.13%。

全年新增供热面积369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3111万平方米,增长14.4%。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191条,增长2%。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4051辆,增长0.3%。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147辆,增长0.3%。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099.65公里,扩建、翻建道路150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3938公里。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2天,占90.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3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2分贝。市区共植树196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2%,增长1%;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756公顷,增长5.6%;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33公顷,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数量47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49.38万人,增长1.1%。其中,市区271万人,增长2.1%;五市(县级)478.38万人,增长0.6%。全年新出生人口70064人,出生率为9.40‰;死亡人口51612人,死亡率为6.93‰;全年净增人口847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