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青岛市统计局

青岛市统计局

(2006年2月13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确保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的完成。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综合

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增长16.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调整为6.5:51.9:41.6。

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亿元,增长3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3.06亿元,增长23.4%。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393.01亿元,增长15.1%;地税税收收入120.88亿元,增长20.0%。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到130.37,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7.65。

市场物价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比上年上升2.3%,其中,食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升2.1%、8.3%、0.4%、7.7%,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2%、0.7%、0.6%、1.9%。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1.39,上升1.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6.52,上升6.52%。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0.9,上升10.9%,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3.4,上升3.4%,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3.3,上升3.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社会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方面压力加重等。

二、农业

2005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市认真落实种粮、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粮食生产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48.88万亩,增长20.6%,亩产达到421公斤,总产量达到315.02万吨,这是从1999年以来相隔六年,我市粮食总产再次超过三百万吨。2005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2.1万公顷,减少0.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1万公顷,下降50.5%;森林覆盖率31.7%,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2.29万公顷,下降30.8%。

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突出结构调整、示范园区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加快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步伐。

渔业生产产量下降。水产品总产量127.27万吨,下降3.9%,其中,捕捞产量40.06万吨,下降8.9%;养殖产量87.21万吨,下降1.4%。海、淡水养殖面积6.47万公顷,增长1.6%。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05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5320个,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9.6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6.3万台,农用载重汽车1.16万辆;农村用电量37.26亿千瓦时,增长12.7%;地膜覆盖面积17.51万公顷,增长3.7%。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结构更趋优化。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266.79亿元,增长21.0%。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3.3亿元,增长2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17.4亿元,增长16.1%;集体企业完成147.5亿元,增长6.0%;股份制企业完成453.7亿元,增长33.4%;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318.1亿元,增长42.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46.9亿元,增长67.0%。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525亿元,重工业增加值538.3亿元,分别增长27.7%和29.4%,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9.4:50.6。

2005年,全市“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集群效应逐步呈现,有力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四大工业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233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33%;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685.86亿元,占39.2%。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实现利税总额373.3亿元,利润186.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266.8亿元,增长28.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55%,产品销售率为98.1%。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品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0.16%。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2.96亿元,增长9.2%。实现利税总额19.5亿元,增长3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6.6亿元,增长45.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3.3亿元,增长4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投资789.2亿元,增长45.9%,第三产业投资585.1亿元,增长40.7%。2005年,我市一批重量级项目步入施工阶段,带动投资增长,海湾大桥(北桥位)、滨海公路北段、浮山湾奥林匹克中心项目、青岛市即墨至平度高速公路(青银二期)、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海尔工业园、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等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贡献明显。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617个,新开工项目4945个,竣工项目681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3243.5亿元,增长54.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11.4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12.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3.6%。

全市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378.8万平方米,下降4.5%,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811.2万平方米,增长13.1%。商品房销售面积739.9万平方米,增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