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国家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宏观领导,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科技领域取得新成果。1997年全市取得科技成果556项,其中,国际领先的8项,国际先进55项,国内领先的102项,国内先进的170项。全市成交的技术合同项目4857项,成交额3.82亿元,增长48.6%。全年授权专利524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7年,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11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学生2.74万人,比上年增长5.2%。中等学校492所,其中,普通中学373所,在校学生36.23万人,下降5.3%。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19所,在校学生10.13万人,增长18.1%。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0%。共有小学1783所,小学教学点542个,在校学生62.67万人,增长3.2%。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入学率99%以上。托幼教育和特殊教育都有所发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1997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625处。其中,影剧院58处,电影队260个,文化馆(站)214处,博物馆5处,公共图书馆11处,艺术表演团体11个,广播电台8处,电视台8处。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9.64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049万册,出版报纸22440.5万份。共创作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11部,小说集3部,散文集5部,诗集4部,电视剧75集。档案事业发展迅速,档案管理与改革取得新进展。 卫生事业继续巩固和发展。1997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193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39处,卫生防疫机构17处,妇幼保健机构12处,疗养院27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861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1万人,其中医生1.44万人。全市共拥有医疗床位2.52万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18枚,银牌102枚,铜牌99枚。共打破全国纪录2项,全省纪录2项,全市纪录7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8个,队员106人。重点体校6所,学员658人,业余体校9所,学员1485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热能力增强,城市道路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东部新区道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城市居民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量2.39亿吨,比上年增长2.6%,平均每天供水65.5万吨,增长2.8%。实际用水量2.23亿吨,增长3.2%,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2148万吨和10017万吨。 城市供气: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的总户数达到47.33万户,比上年增加5.58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3.69万吨,比上年减少0.38万吨,供应煤制气594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01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85.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城市供电:全市发电量97.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2%。实际用电量77.8亿千瓦时,增长6.8%。其中,工业用电50.5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13.7亿千瓦时,分别增长5.0%和12.3%。 城市供热:全市新增供热面积87.65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已达497.95万平方米。 公共交通: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77条,总长度1492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23.2%。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1348辆,专线车、双层车395辆,小公共汽车762辆,出租汽车6861辆,分别比上年增加160辆、175辆、-48辆和201辆。 道路及下水管道:市区修建沥青道路45.23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板20.62万平方米。新建、翻建道路46条。年末道路总长度1033.7公里,比上年增长4.3%。城市下水道总长度1110.4公里,增长5.6%。 环境保护及其他: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74.3平方公里,覆盖率67.5%。全年完成市污染企业限期治理项目82个,完成投资0.7亿元,关停并转迁项目8个。市区共植树63万株,栽种绿篱3.07万米,铺设草坪3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新增公共绿地87.8公顷,全市园林绿地面积4756.5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5.4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动物园33个。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继续低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7.8万人,出生率为11.26‰;死亡人口4.8万人,死亡率为6.93‰;全年净增人口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3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95.4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市区227.2万人,增长1.5%,五市(县级)468.2万人,增长0.4%。 劳动力结构有所调整。年末全市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40%,第二产业占35.3%,第三产业占24.7%。年末职工人数为117.2万人,比上年下降1%;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7.5万人,增长17.7%。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年城镇共安排就业3.12万人。各类职业介绍所介绍8.3万人次就业。组织1.1万人次参加就业前培训。全年累计分流安置下岗职工5.35万人,安置率为55.9%。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 困难企业职工救助措施得到落实。全年共救助困难企业1514户(次),涉及职工47.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8142.4万元。 城市居民收支继续增长。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2元,消费性支出5525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8%和4.6%。职工平均工资703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受自然灾害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2599元,比上年下降1%。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建成住宅184.33万平方米,至1997年末,棚户区改造累计竣工157万平方米,已回迁1.8万户。年末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7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3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程加快。年末全市有69.1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有23.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97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7083张,收养6283人。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均已扣除物价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