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济南市统计局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三讲”教育为动力,积极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扩大需求、启动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贯彻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快济南发展,实现“五年大变样”的指示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据初步核算(注1),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6%(注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399.8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388.9亿元,增长1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5861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45.7:43.1调整为10.5:45.4:44.1。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尚未取得新的突破;部分工商企业经营情况欠佳、效益下滑;农民收入增势趋缓;消费需求依然不足,物价持续走低;利用外资增长后劲不足;下岗职工再就业及潜在下岗压力仍较大等,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业

1999年,全市按照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要求,加大农业投入,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农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新突破。1999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9.5:20.5调整为79.0:21.0,经济作物总产出已占种植业总产出的60%。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8.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79.0万吨,比历史最高年份的1998年增长2.2%。其中夏粮总产量126.9万吨,增长4.1%;秋粮总产量152.1万吨,增长0.6%。在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1.9万吨,下降6.5%;油料产量3.6万吨,增长2.2%;水果产量33.8万吨,增长5%;蔬菜按市场需求实现了四季生产,全年产量485.9万吨,增长10%。

林业、牧业、渔业稳步增长。1999年,全市造林面积达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幼林抚育12.9万公顷,增长4.6%;肉类总产量29.9万吨,增长9.2%;奶类总产量6.4万吨,增长7.7%;禽蛋总产量39.9万吨,增长8.1%;水产品产量3.4万吨,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1999年,全市农户购置生产用固定资产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年末农户拥有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达37.2亿元。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7.6万千瓦,增长8.9%,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9.2万千瓦,增长2.4%;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9千瓦,增长8.9%。农用拖拉机4.7万台,增长7.6%;农用汽车0.6万辆,增长7.4%;其他新式农机具也比上年有较大增长。有效灌溉面积达23.8万公顷,增长0.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0.4万吨,比上年增长3.6%;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折纯量)611千克,增长3.9%。

农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上年增长4.0%。其中非农经济收入增长6.0%,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85.1%。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9年,全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年改革脱困的奋斗目标,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狠抓扭亏增盈,加大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力度,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企业生产和效益逐步提高,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199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201.4亿元,增长11.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速回升,工业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6.4%。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联营企业快速发展,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也保持良好增势。集体企业增加值53.8亿元,增长10.8%;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8.8%。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18.9亿元,增长8.4%。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51%,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国有企业产销率为99.35%,集体企业产销率为95.11%,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为92.04%。

1999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579.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利税59.2亿元,增长2.7%。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幅度较大,实现利税2.6亿元,增长35.5%,亏损面降低9.2个百分点,亏损额下降49.2%。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注3)101.61%,比上年上升1.5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8.17%,上升0.0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4.55%,降低5.7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44%,上升1.2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5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增加值计算)为3993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6%。

建筑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拉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999年,全市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资质等级五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增加值计算)为22957元,增长8.4%;房屋施工面积156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6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3.4%和29.5%;工程质量优良率41.04%,提高1.3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6.9亿元,增长0.9%;亏损企业亏损额0.4亿元,下降5.0%。

三、运输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运输量增长速度加快。1999年,新建、改建公路182公里,京福高速济南段、济聊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济南飞机场扩建工程交付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300公里,比上年末增长5.2%;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4151公里,增长7.8%。年末航线达39条,航空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邮电通信业继续高速发展。1999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邮政函件6352.5万件,增长24.0%。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24万门(含接入网设备),增长14.8%;年末全市电话用户达76.9万户,增长29.4%,其中市话58.8万户,增长17.6%;住宅电话51.48万户,增长11.9%;全市无线寻呼用户55.3万户,增长15.9%;移动电话用户达31.4万户,增长44.0%。

四、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市场购销稳中趋活。199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4.3亿元,增长7.9%;餐饮业零售额30.5亿元,增长19.1%;制造业零售额22.5亿元,增长8.2%;农业生产者零售额51.9亿元,增长8.8%;其他行业零售额8.4亿元,增长9.1%。在市场竞争中,多种经济类型企业竞相发展。国有经济零售额49.4亿元,下降1.6%;集体经济零售额65.6亿元,增长5.0%;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17.8亿元,增长15.5%;其他经济零售额84.8亿元,增长11.0%。公有制经济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8.7%下降为36.2%,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1.3%上升为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