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绩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1999年,一批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相继竣工:东北西线绕城高速路顺利通车,泉城广场、野生动物世界、扩建后的趵突泉公园向游人开放,济南机场扩建工程、英雄山路改造工程等全面完工,大大增强了城市总体服务功能;容貌工程使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35.0%。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1999年,煤气、液化气供气量分别达到8200万立方米和3.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8.1%和10.7%;城市气化率达85%。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1770万平方米,增长22.1%。全年自来水供水量2.2亿吨。公交事业发展迅速,“大公交”格局逐步形成。年末公交汽车营运线路达到66条,比上年净增15条;营运线路总长度1060公里,增加70公里;新增营运车辆300部;年末拥有各种公交营运车辆1612标台(辆),比上年增长28.9%;全年客运量4.1亿人次,增长39.7%。年末各种类型出租汽车12414辆,其中轿的8414辆,所占比重由去年的50%上升为67%。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改善。1999年,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102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8%;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值0.31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 小清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均值44.97毫克/升,比上年下降17.6%,但有机污染仍较严重;地下水水质保持优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70.6分贝,比上年降低0.7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年平均值53分贝,比上年降低1.5分贝。市区年末累计已建成烟尘控制区117.8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86.9平方公里。严格控制燃煤含硫量,市区4500台1吨以下低空燃煤炉具全部更换为电、气、油清洁能源。加快了污染源限期治理步伐,全市90%以上工业废水污染源和市区95%以上的锅、窑炉已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实现达标排放。为减少粉尘污染,关停了12个水泥生产企业的14条生产线,完成了济南水泥厂和东方红水泥厂的环保迁建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市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4.7%;废水中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减少28.1%、10%、18.3%。全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35个,总投资41771万元,比上年增加32473万元。 十、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1999年,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557.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其中非农业人口202.5万人,增长1.59%。全市人口出生率10.07‰,比上年下降1.2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29‰,下降0.3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78‰,下降0.92个千分点。全市男女性比例为102.10:100。年末暂住人口40万人,增长35.3%。 社会从业人员增加,再就业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年末全市从业人数344.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4%。其中第二、三产业人员235.3万人,增长1.3%。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注5)人数83.2万人,下降2.46%,其中国有单位61.2万人。全市拥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181家,全年新安置3.6万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全年共安置市属单位下岗职工4.1万人次再就业。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1999年,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全年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5.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083元,增长9.1%。其中:中央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59元,增长9.7%;省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151元,增长10.6%;市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914元,增长9.9%,县及县以下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966元,增长5.7%。199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6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41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1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和19.0%。政府实施的扶贫工程、敬老工程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困难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44元,比上年增长4.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41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恩格尔系数(注6)为34.4%,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7.6%。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增加。1999年,年末全市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达5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412.7亿元,增长11.6%。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1999年,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竣工住宅341万平方米。年末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3平方米。 注: 1.1999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预计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00》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计委、经贸委确定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及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 4.居住项目包括建筑材料、房租、水、电和燃料等。 5.为了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劳动就业情况,国家统计制度规定1998年开始使用在岗职工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