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南市统计局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关于济南“五年大变样”的要求,积极落实国家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克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蔓延给全市经济造成的困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新的成就。宏观经济运行逐步趋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城市面貌有新的改观,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初步统计(注1),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注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2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377.4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5亿元,增长16.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892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46.5:40.9调整为11.9:46.0:42.1。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需要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经营困难加剧;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等,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业(第一产业) 1998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夏粮减产,秋粮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8.47万公顷,总产达到273.1万吨,比上年增长13.6%,比历史最高年份的1996年增长2.3%。夏粮由于受后期阴雨天气影响,总产121.9万吨,比上年下降2.8%;秋粮总产达151.2万吨,比受灾减产的1997年增长31.5%。其中:玉米产量比上年增长33.8%。在经济作物中,棉花、花生、水果、蔬菜产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林业、牧业、渔业稳步增长。1998年,全市造林面积达1.5万公顷,幼林抚育5.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肉类总产量增长11.0%,奶类产量增长39.0%,禽蛋产量增长13.0%;水产品产量增长14.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1998年,农户购置生产用固定资产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年末农户拥有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已达30.1亿元。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3.3万千瓦,增长5.7%,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7.1万千瓦,增长0.2%;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2千瓦,增长6.0%。农用拖拉机4.4万台,增长1.1%;农用汽车0.6万辆,增长4.3%;其他新式农机具也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9.7万吨,比上年下降3.7%;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88千克,下降3.4%。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非农经济增长7.9%,其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84.0%。 二、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 1998年,受国内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和周边国家金融危机对出口的阻滞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工业经济上半年处于低速增长运行状态。下半年,随着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实,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力度,工业经济逐月回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以下简称新口径)增加值189.8亿元,增长13.0%。轻工业稳定增长,重工业快速发展,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17.0%,轻、重工业比例为39.5:60.5。非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低速增长。国有企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2.2%;集体企业增加值58.1亿元,增长22.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43.2%。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07.3亿元,下降0.8%。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全市新口径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98%,比上年上升0.4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产销率为98.77%,集体企业产销率为94.8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产销率为93.21%。大中型企业产销率为99.02%。 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1998年,新口径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58.6亿元,增长0.1%。企业亏损面17.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9亿元,增长62.5%;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面高达40.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8亿元,增亏97.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注3)为100.34%,比上年降低5.4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8.61%,比上年降低0.8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06.73%;成本费用利润率3.69%,降低0.5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6.62%,提高1.1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33次,减少0.13次;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增加值计算)为38084元/人,增长11.8%。 集团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对全市工业经济仍起着较强支撑作用。1998年,18个企业集团(济南地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实现利税30.1亿元,分别占全市新口径工业的38.4%和51.4%。 1998年,在国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全市建筑业呈高速发展态势。1998年全市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5%。资质等级五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37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6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0%和25.6%;工程质量优良率35%,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7.8亿元,增长24.8%;亏损企业亏损额0.4亿元,下降8.5%。 三、第三产业 1998年,市委、市政府继续把第三产业作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点产业,落实措施,加大力度,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 (一)运输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运输业持续发展。1998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090公里,比上年末增长5.2%;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占94.2%。顺河街高架路的开通,使我市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铁路的再次调图提速,客运周转速度明显加快。年末航线达49条,比上年增加6条,航空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均较往年有明显提高,货邮发送量增加。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1998年,全社会邮电业务总收入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08万门,增长49.2%;进入长话自动化的县(市)比重达100%;年末全市电话用户达59.4万户,增长25.6%,其中市话50.0万户,增长23.2%;市区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32部;全市无线寻呼用户47.7万户,增长29.3%,移动电话用户达21.8万户,增长71.7%。 |